- 字体大小:[小
- 中
- 大]
在桂北的青山绿水间,三江侗族自治县宛若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这里,侗、苗、瑶、壮、汉等民族同胞比邻而居,守望相助,共同谱写着民族团结进步崭新篇章。近年来,三江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走出一条富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团结奋进之路。

根基:文化认同凝聚团结之魂
“山水相连,血脉相亲”,这是三江各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而将这种天然联系深化为牢固认同的,是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灿烂文化。

三江最引以为傲的,当属那精湛绝伦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以程阳永济桥、马胖鼓楼为代表的风雨桥、鼓楼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更是侗族人民智慧的象征,承载着聚众议事、休憩交往、传习文化等功能,是村寨的“心脏”和“客厅”。这些不用一钉一铆,全靠榫卯衔接的巍峨建筑,本身就是各民族工匠协作的成果,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智慧。

如果说木构建筑是侗乡的“凝固史诗”,那么被誉为“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则是流淌在血脉中的“活态文化”。多声部、无指挥、自然和声的侗族大歌,其和谐之美,正是民族团结最生动的隐喻。三江通过持续举办侗族大歌节、侗族多耶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不仅让侗族大歌蜚声海外,更使其成为凝聚全县各族群众情感的重要纽带。在节日的欢歌笑语中,在百家宴的共享共乐中,各民族文化的互鉴交融悄然发生,共同体意识日益增强。
这份文化自信与认同,深深根植于耕读传家的传统中。历史上,三江虽地处偏远,却重教兴学,各族子弟同窗共读,共同进步。如今,走进侗乡校园,民族团结教育的种子早已播撒,许多学校开展“双语教学”,传承民族语言文化,孩子们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绘一幅画,让民族团结的理念从小就在心中生根发芽。
路径:创新实践拓宽共富之路
文化是根基,发展则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催化剂。三江深知,只有实现共同发展,共享现代化成果,民族团结的基础才会更加坚实。为此,三江探索出一条“文化引领、生态赋能、产业联动”的团结发展新路子。

守护文化根脉,激活发展引擎。三江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文化。对传统村落、风雨桥、鼓楼进行系统性保护和修缮,出台保护条例,让侗乡的“根”与“魂”得以延续。推动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侗族大歌、侗戏、侗族刺绣、三江农民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体验、文创产品开发中。游客可在鼓楼下聆听天籁之音,在非遗工坊里体验侗布织染,在百家宴上品尝酸鱼、油茶等各式美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可感知、可参与、可带走的共同记忆与发展资源。这种“活态”传承,既留住了文脉,也富了口袋,更增强了各族群众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
厚植生态优势,共享绿色红利。三江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富民”发展战略,将优越生态作为最大财富,大力发展茶叶、油茶、稻渔综合种养等特色生态农业。一片片茶园、油茶林,不仅是绿色的产业,更是联结各族群众的纽带,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各族群众共同管护、共享收益。扎实做足“生态+旅游”文章,推出侗族风情深度游、农耕文化体验游等线路,让游客在欣赏山水之美、体验民族之趣的同时,带动民宿、餐饮等行业发展,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有了坚实物质基础。

创新治理模式,促进交融互嵌。三江积极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在社区,推广“民族团结进步小区”创建,鼓励不同民族家庭相邻而居,组建多民族互助小组。在乡村,发挥“寨佬”在调解纠纷、倡导新风中的积极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将民族团结内容融入其中。在全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选树表彰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同时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各族青年交流联谊,鼓励跨民族婚姻,促进情感相通、心灵相通。这种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使民族团结之花常开常盛。
启示:迈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团结进步
三江的实践表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非一日之功,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其经验为其他多民族地区提供有益借鉴。

群众是主体,共建共享是核心。民族团结进步,必须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三江的成功,关键在于激发各族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他们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受益者。从非遗工坊里指尖翻飞的绣娘,到茶园里忙碌的采茶人,再到民宿里热情待客的经营者,各族群众的积极参与和获得感,才是民族团结最牢固的基石。必须让发展成果公平惠及所有民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有舞台,才能形成“人人珍惜民族团结、人人维护民族团结”的生动局面。
文化是纽带,创新表达是关键。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文化传承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与时代同行。三江通过将民族文化与旅游、研学、文创等业态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使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认同的“活水”。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以创新方式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才能使其焕发新光彩。
发展是基石,惠及民生是根本。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就没有牢固的民族团结。三江将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凝聚人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拓宽增收渠道,让各族群众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自然更加坚实。

万千村寨,万千气象。走进今日之三江,鼓楼坪上歌舞欢腾,风雨桥畔笑语连连,生态茶园绿意盎然,一幅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这片土地用实践证明,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就能汇聚起无穷力量,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龚普康
来源:风情三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