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介于东经108°63′-109°47′,北纬25°21′-26°03′之间,东部与龙胜、融安二县相连,南与融水苗族自治县为邻,西部与贵州从江、黎平毗邻,北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接壤。三江县的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全县以丘陵低山为主,其余为高山、洼地、小平坝,三省坡屹立于县境西北,海拔1337米,为桂、湘、黔三省(区)的分水岭,白云山耸立于县境西南,海拔1419米,为三江的第一高峰。山势南北纵列,一直延伸至融水苗族自治县境内。全县地处低纬度地带,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东西横距86公里,南北纵距72.5公里,全县总面积2454平方公里,现辖15个乡镇,总人口41.8万人,主要居民为侗、苗、瑶、壮、汉等民族,户籍人口中侗族人口占58%,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也是全国5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县份,素有“中国侗族在三江”的美誉。
三江交通优势明显,区位优势突出。贵广高铁、焦柳铁路、厦蓉高速、209国道、321国道在县城交汇,三江南站是全国首个少数民族县级动车始发站,可直通柳州、桂林、南宁、广州、贵阳等城市,是桂湘黔三省(区)交界的交通枢纽,是大桂林旅游圈、黔东南旅游圈和珠三角旅游圈的重要站点。
三江生态环境宜人,休闲养生胜地。三江属于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境内植被茂盛,江河密布,森林覆盖率达79.7%,全年平均气温为17—19℃之间,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含量为二级标准以上,养生资源得天独厚,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22年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三江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三江侗族木结构建筑群闻名于世,目前,全县共有鼓楼230余座,风雨桥200余座。境内有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4个,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7个,侗族村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预备名录5个,侗族大歌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10月,八江镇归令村、老堡乡白文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当前全县共有中国传统村落21个、广西传统村落33个。三江先后获得“亚洲金旅奖最具民俗特色旅游县”“中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中国旅游潜力百强县”等荣誉。
三江生态产业优良,农副产品丰富。三江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两茶一木,种稻养鱼”特色生态产业,现有茶园面积21万亩,年产值25亿元;油茶林面积61.7万亩,年产值5.2亿元;稻田综合种养面积8.26万亩,年产值1.5亿元。2022年圆满承办广西三江油茶文化节、第四届广西稻渔丰收节暨“庆农民丰收·三江稻渔文化节”等活动,先后荣获茶业百强县、茶业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县、白茶产业统筹发展先行县域等荣誉称号。
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8.79亿元,同比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4.3%;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3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08元,同比增长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42元,同比增长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