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入选全国第三批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
来源: 三江县文体广旅局  |   发布日期: 2025-09-25 09:50    |
  • 字体大小:[
  • ]


    924日,商务部“交流互促  携手扩消”全国县域商业创新发展交流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现场发布《数字经济时代县域商业发展报告(2025)》,并公布2025年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集(第三批),其中三江侗族自治县成功列入2025年全国“领跑县”典型案例,成为广西入选案例的7个县区之一,标志着“宜居宜业宜游和美新三江”的县域商业发展举措和成效得到了国家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



延伸阅读:


三江为什么成功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行列?


千年侗寨,梦萦三江。昔日偏远少数民族山区县正以惊人的速度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自我蜕变,其因地制宜的商业发展奥秘深藏在生态文明建设、文化繁荣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协同发展之中。


924日,商务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的“交流互促,携手共进”全国县域商业创新发展交流活动上,三江侗族自治县成功列入2025年全国“领跑县”典型案例,成为广西入选的7个县区之一,标志着“宜居宜业宜游和美新三江”的县域商业发展举措和成效得到了国家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


这一荣誉的背后,是三江近年来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富民”发展战略,通过系统化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结果。


一、商业体系筑基,打通县域经济动脉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曾经面临县域商业基础设施不足、地方产业结构不完善等挑战。2022年,三江的县域商业建设类型还被划分为“基本型以下”。


面对这一现状,三江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及时制定了详细的商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设定了到2025年基本实现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全覆盖,实现“村村通快递”的目标。


同时成立了商业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整合相关部门力量,明确各自职责分工,着力补齐商业基础设施短板,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或改造县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培育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改造农村传统商业网点。特别是针对农村电商发展,三江强化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统筹能力,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着力打造“三江茶”“三江油茶”等区域公共品牌。这一系列举措为三江县域商业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生态产业赋能,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三江侗族自治县域商业发展的突出特色在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25年上半年,三江以6.6%的GDP增速,强势挺进全区30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前五位。


三江茶叶和油茶产业作为三江的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得到了高质量发展。全县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推广使用茶产业溯源平台,成功举办“2025年三江茶文化周活动暨卡利姆选茶大会”活动,荣获“白茶优势产业集聚区”“胡润中国茶业百强县”等荣誉。全县现有茶园21.5万亩,年产干茶超2万吨,综合年产值87亿元。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茶业生态建设十强县”“全国重点产茶县”“2024年全国优质早春茶核心产区”等称号,“三江早春茶”纳入农业农村部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入选2024中国茶品牌区域公用品牌。


同时,三江油茶产业也在扩面升级,目前已完成油茶造林及低产林抚育改造3.2万亩,不断延伸精深加工链条,综合年产值达20.59亿元。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三江依托19万亩翠竹资源,新建林区道路23条,成功引进以竹代塑、竹板材加工等项目,让青青翠竹变身“绿色黄金”。这些生态产业不仅促进了商业繁荣,更守护了当地的绿水青山。


三、文旅融合加速,侗乡风情吸引四方游客


三江侗族自治县域商业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成功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策略。2024年,三江荣获“广西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


侗族文化是三江最宝贵的资源。目前全县共有鼓楼230余座,风雨桥200余座,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6个,自治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1个。


三江聚力做活“旅游+非遗”“旅游+民俗”等特色文章,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建立木构建筑、侗画、侗绣、油茶等一批非遗产业基地。


尤其是借势“广西旅游年”,三江创新打造“跟着赛事游三江”,半程马拉松、花炮节、龙舟赛、篮球联赛等活动吸引游客超16万人次,带火全域旅游。2025年上半年,三江接待游客546.7万人次,旅游收入58.89亿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最新发布的《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5》中,三江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100个县”榜单,特色文旅产业已成为三江商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四、创新项目引领,商业活力持续迸发


三江侗族自治县域商业的活力还体现在持续不断的项目创新上。


2025年,三江组建了大健康医药产业、茶产业发展、以竹代塑产业、低空经济产业、品牌建设、文旅事业六个工作专班,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精准发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今年上半年,三江签约项目11个,投资总额25.16亿元,落地资金7.16亿元。总投资近305亿元的50个“七个一批”产业项目梯次推进,其中新能源项目14个、总投资223亿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918日举行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签约仪式上,三江成功签订了投资额达7.5亿元的独立共享智慧储能电站项目。这一项目规划建设规模为250MW/500MWh新型储能电站,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电网调峰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对优化地方能源结构、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在商业流通业态创新方面,三江支持县域重点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连锁化转型,鼓励商贸企业推广自助结算、扫码支付、刷脸支付等移动支付技术。同时,积极培育农村新型商业带头人,挖掘农村商业人才和本土致富带头人。


五、乡村振兴惠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县域商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生。三江通过“千万工程”经验的本地化实践,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超额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2025年上半年,三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64元,增长6.1%;农村居民收入6844元,增长6.6%。这一增长得益于商业发展带来的创业就业机会和收入渠道多元化。


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也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域商业建设的一大亮点。截至目前,“腾讯为村”平台覆盖全县170个行政村(社区),10万群众畅享智慧服务,活跃度领跑广西。


值得一提的是独峒镇平流村治理经验甚至亮相央视,丹洲镇丹洲村、八江镇布央村、独峒镇岜团村荣膺“全国文明村镇”。


三江还创新性地以“侗族婚礼”为抓手,推进移风易俗,形成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婚俗新风,相关案例入选第四批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成为推动县域商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随着县域商业体系的不断完善,三江的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正持续迸发。今年下半年,三江将锚定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稳一产夯基石、抓二产提质效、强三产释动能、攻项目强支撑。同时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办民宿、开餐馆、卖特产、当演员、做导游,实实在在吃上香喷喷的“旅游饭”。县域商业的繁荣不仅带来了经济指标的增长,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三江广大群众的生活品质。


下一步,三江将继续以生态为笔、实干为墨、产业为基,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接续挥洒动人色彩,奋力建设更具活力、更富魅力、更有潜力的宜居宜业宜游和美新三江。


来源:三江融媒体中心整理




【打印正文】
分享本文至:

宣传展示

三江入选全国第三批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

  发布日期: 2025-09-25 09:50

来源: 三江县文体广旅局


    924日,商务部“交流互促  携手扩消”全国县域商业创新发展交流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现场发布《数字经济时代县域商业发展报告(2025)》,并公布2025年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集(第三批),其中三江侗族自治县成功列入2025年全国“领跑县”典型案例,成为广西入选案例的7个县区之一,标志着“宜居宜业宜游和美新三江”的县域商业发展举措和成效得到了国家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



延伸阅读:


三江为什么成功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行列?


千年侗寨,梦萦三江。昔日偏远少数民族山区县正以惊人的速度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自我蜕变,其因地制宜的商业发展奥秘深藏在生态文明建设、文化繁荣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协同发展之中。


924日,商务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的“交流互促,携手共进”全国县域商业创新发展交流活动上,三江侗族自治县成功列入2025年全国“领跑县”典型案例,成为广西入选的7个县区之一,标志着“宜居宜业宜游和美新三江”的县域商业发展举措和成效得到了国家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


这一荣誉的背后,是三江近年来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富民”发展战略,通过系统化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结果。


一、商业体系筑基,打通县域经济动脉


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曾经面临县域商业基础设施不足、地方产业结构不完善等挑战。2022年,三江的县域商业建设类型还被划分为“基本型以下”。


面对这一现状,三江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及时制定了详细的商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设定了到2025年基本实现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全覆盖,实现“村村通快递”的目标。


同时成立了商业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整合相关部门力量,明确各自职责分工,着力补齐商业基础设施短板,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或改造县级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培育多功能乡镇商贸中心,改造农村传统商业网点。特别是针对农村电商发展,三江强化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统筹能力,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着力打造“三江茶”“三江油茶”等区域公共品牌。这一系列举措为三江县域商业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生态产业赋能,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三江侗族自治县域商业发展的突出特色在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2025年上半年,三江以6.6%的GDP增速,强势挺进全区30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前五位。


三江茶叶和油茶产业作为三江的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得到了高质量发展。全县加快生态茶园建设,推广使用茶产业溯源平台,成功举办“2025年三江茶文化周活动暨卡利姆选茶大会”活动,荣获“白茶优势产业集聚区”“胡润中国茶业百强县”等荣誉。全县现有茶园21.5万亩,年产干茶超2万吨,综合年产值87亿元。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茶业生态建设十强县”“全国重点产茶县”“2024年全国优质早春茶核心产区”等称号,“三江早春茶”纳入农业农村部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入选2024中国茶品牌区域公用品牌。


同时,三江油茶产业也在扩面升级,目前已完成油茶造林及低产林抚育改造3.2万亩,不断延伸精深加工链条,综合年产值达20.59亿元。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三江依托19万亩翠竹资源,新建林区道路23条,成功引进以竹代塑、竹板材加工等项目,让青青翠竹变身“绿色黄金”。这些生态产业不仅促进了商业繁荣,更守护了当地的绿水青山。


三、文旅融合加速,侗乡风情吸引四方游客


三江侗族自治县域商业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成功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策略。2024年,三江荣获“广西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


侗族文化是三江最宝贵的资源。目前全县共有鼓楼230余座,风雨桥200余座,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6个,自治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1个。


三江聚力做活“旅游+非遗”“旅游+民俗”等特色文章,推动非遗产业化发展,建立木构建筑、侗画、侗绣、油茶等一批非遗产业基地。


尤其是借势“广西旅游年”,三江创新打造“跟着赛事游三江”,半程马拉松、花炮节、龙舟赛、篮球联赛等活动吸引游客超16万人次,带火全域旅游。2025年上半年,三江接待游客546.7万人次,旅游收入58.89亿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最新发布的《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5》中,三江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100个县”榜单,特色文旅产业已成为三江商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四、创新项目引领,商业活力持续迸发


三江侗族自治县域商业的活力还体现在持续不断的项目创新上。


2025年,三江组建了大健康医药产业、茶产业发展、以竹代塑产业、低空经济产业、品牌建设、文旅事业六个工作专班,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精准发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今年上半年,三江签约项目11个,投资总额25.16亿元,落地资金7.16亿元。总投资近305亿元的50个“七个一批”产业项目梯次推进,其中新能源项目14个、总投资223亿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918日举行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签约仪式上,三江成功签订了投资额达7.5亿元的独立共享智慧储能电站项目。这一项目规划建设规模为250MW/500MWh新型储能电站,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电网调峰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对优化地方能源结构、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在商业流通业态创新方面,三江支持县域重点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连锁化转型,鼓励商贸企业推广自助结算、扫码支付、刷脸支付等移动支付技术。同时,积极培育农村新型商业带头人,挖掘农村商业人才和本土致富带头人。


五、乡村振兴惠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县域商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民生。三江通过“千万工程”经验的本地化实践,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超额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


2025年上半年,三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64元,增长6.1%;农村居民收入6844元,增长6.6%。这一增长得益于商业发展带来的创业就业机会和收入渠道多元化。


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也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域商业建设的一大亮点。截至目前,“腾讯为村”平台覆盖全县170个行政村(社区),10万群众畅享智慧服务,活跃度领跑广西。


值得一提的是独峒镇平流村治理经验甚至亮相央视,丹洲镇丹洲村、八江镇布央村、独峒镇岜团村荣膺“全国文明村镇”。


三江还创新性地以“侗族婚礼”为抓手,推进移风易俗,形成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婚俗新风,相关案例入选第四批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成为推动县域商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随着县域商业体系的不断完善,三江的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正持续迸发。今年下半年,三江将锚定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稳一产夯基石、抓二产提质效、强三产释动能、攻项目强支撑。同时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办民宿、开餐馆、卖特产、当演员、做导游,实实在在吃上香喷喷的“旅游饭”。县域商业的繁荣不仅带来了经济指标的增长,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三江广大群众的生活品质。


下一步,三江将继续以生态为笔、实干为墨、产业为基,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接续挥洒动人色彩,奋力建设更具活力、更富魅力、更有潜力的宜居宜业宜游和美新三江。


来源:三江融媒体中心整理





版权所有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府
地址/AD: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江峰街7号
政府热线:0772-8612234 维护电话:0772-8611297
网站标识码:450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