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三江:一曲山水 千载侗情
来源: 三江县文体广旅局  |   发布日期: 2025-10-04 19:50    |
  • 字体大小:[
  • ]


    若你踏上这片土地,定会从心底发出这样的赞叹。三江侗族自治县,静卧于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如一枚被山水精心雕琢的翡翠,以它独有的韵律与温度,等待每一位过客,也迎接每一位归人。



山水如诗,一步一画卷


三江的美,是青山绿水写就的散文诗。不似名岳雄川那般凌厉逼人,这里的山水,是侗家人温厚性情的延伸——含蓄、丰润、与生活浑然一体。




清晨,薄雾如纱,程阳八寨的风雨桥在其中若隐若现,宛若仙人遗落的亭台;午后,布央茶山的万亩碧波在日光下荡漾,采茶女的银饰闪烁,如星子落入凡间;日暮时分,三江口被镀成流金,渔舟轻摇,波光粼粼,俨然一幅活着的“渔舟唱晚图”。


这里的山水,是有呼吸的。春时,新秧织出无边的绿毯;夏日,梯田如镜,倒映天光云影;秋来,稻浪翻涌,铺陈出大地的丰饶;冬季,冰雪缠绵山间,吊脚楼银装素裹,恍若仙境。四季更迭,三江始终以不同的姿态,讲述着自然的故事。 


侗寨如书,一木一密码


三江的美,镌刻在那些历经沧桑却风骨犹存的侗寨里。鼓楼、风雨桥,这些全榫卯搭建的木构杰作,是侗族无字史书的立体篇章。



程阳永济桥上,老人们闲坐话家常,说起的是先人“不用一钉一铁”的建筑传奇;马胖鼓楼内,妇女们飞针走线,将古老图腾绣进布里,也把侗歌唱进生活;丹洲古城中,明清石板路与老墙依旧,时光仿佛在此按下暂停键。


在这里,你可以亲手触摸传统。向非遗传承人学一段侗绣,让斑斓丝线在指间起舞;品味一场百家宴,在“吃百家饭,纳百家福”的烟火气里,体会最质朴的共情。若逢侗年或“三月三”,还能与盛装的村民一起跳多耶、吹芦笙,在歌舞的海洋中,感受这个民族对生命最本真的礼赞。


大歌如泉,一声一世界


倘若山水是三江的容颜,侗族大歌便是它的灵魂。这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自然和声,被赞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梅林侗寨,夜幕四合时,歌师会带着年轻人在鼓楼里传唱古老的曲调。那些吟咏爱情、自然与劳作的歌声,能模拟蝉鸣、溪涧、林风,将天地万物的声响凝练成诗。当数百人齐声开唱,高音清越如泉击石,低音浑厚如谷回响,让人一闻忘俗,再听倾心。


不止大歌,芦笙的欢快、牛腿琴的沉郁、木叶的清脆,与溪声、蛙鸣、鸟语交织,共同绘成一幅专属于三江的“声乐地图”,让每位到访者,都能用耳朵收藏这片土地的灵性。


风味如歌,一酸一回忆 


三江的味道,是山水合谋的味觉奇迹。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山珍与河鲜在此相遇,再经侗家独特的饮食智慧,酿出令人魂牵梦萦的“侗味”。



酸鱼酸肉,是侗家待客的最高诚意。经糯米酒与香料的数月浸润,鱼肉入口酸香醒神,回味绵长,是时间与山野共同封存的风味。每日不离的三江打油茶,用茶叶反复捶煮,初尝微苦,渐入回甘,恰似人生况味。


最动人的味道,往往藏在侗家火塘边。竹筒烤糯米的清香、山泉煮酸汤鱼的鲜爽、清炒野菜的本真……这些看似简单的食物,不仅滋养着一方人,更承载着侗族延绵的文化记忆。 


新生如光,一景一未来


如今的三江,传统与现代在共生中彼此照亮。古老的侗寨,正以轻盈之姿,与当代对话。



在程阳八寨,年轻人借助电商,将侗布、银饰送往全球,让老手艺绽放新光彩;在布央茶园,茶农直播采制过程,让千年茶文化走出深山;在传习基地,孩童学唱古老歌谣,让非遗的未来生生不息。


更令人动容的是,越来越多侗族青年选择归乡。他们开民宿、创品牌、办研学,用新知识反哺故土,让千年侗寨在守正与创新中,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种“向旧而生”的勇气,让三江的美不止于历史,更通向辽阔的明天。


三江的美,需要你慢下来,住下来,才能真正读懂。



在鼓楼听一曲大歌,让天籁浸透灵魂;

在廊桥等一场日落,任晚霞染遍时光;

在侗寨宿一夜灯火,共星蛙安眠梦境;

在茶山品一盏春色,随山风拂净心尘。


不妨来三江走一走,让这里的山水洗去尘嚣,让歌声唤醒耳朵,让美食慰藉脾胃,让人文温暖内心。三江那丰富而深邃的美,正等待你,为它写下深情的注脚。


记者:龚普康

来源:风情三江









【打印正文】
分享本文至:

三江风情

寻梦三江:一曲山水 千载侗情

  发布日期: 2025-10-04 19:50

来源: 三江县文体广旅局


    若你踏上这片土地,定会从心底发出这样的赞叹。三江侗族自治县,静卧于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如一枚被山水精心雕琢的翡翠,以它独有的韵律与温度,等待每一位过客,也迎接每一位归人。



山水如诗,一步一画卷


三江的美,是青山绿水写就的散文诗。不似名岳雄川那般凌厉逼人,这里的山水,是侗家人温厚性情的延伸——含蓄、丰润、与生活浑然一体。




清晨,薄雾如纱,程阳八寨的风雨桥在其中若隐若现,宛若仙人遗落的亭台;午后,布央茶山的万亩碧波在日光下荡漾,采茶女的银饰闪烁,如星子落入凡间;日暮时分,三江口被镀成流金,渔舟轻摇,波光粼粼,俨然一幅活着的“渔舟唱晚图”。


这里的山水,是有呼吸的。春时,新秧织出无边的绿毯;夏日,梯田如镜,倒映天光云影;秋来,稻浪翻涌,铺陈出大地的丰饶;冬季,冰雪缠绵山间,吊脚楼银装素裹,恍若仙境。四季更迭,三江始终以不同的姿态,讲述着自然的故事。 


侗寨如书,一木一密码


三江的美,镌刻在那些历经沧桑却风骨犹存的侗寨里。鼓楼、风雨桥,这些全榫卯搭建的木构杰作,是侗族无字史书的立体篇章。



程阳永济桥上,老人们闲坐话家常,说起的是先人“不用一钉一铁”的建筑传奇;马胖鼓楼内,妇女们飞针走线,将古老图腾绣进布里,也把侗歌唱进生活;丹洲古城中,明清石板路与老墙依旧,时光仿佛在此按下暂停键。


在这里,你可以亲手触摸传统。向非遗传承人学一段侗绣,让斑斓丝线在指间起舞;品味一场百家宴,在“吃百家饭,纳百家福”的烟火气里,体会最质朴的共情。若逢侗年或“三月三”,还能与盛装的村民一起跳多耶、吹芦笙,在歌舞的海洋中,感受这个民族对生命最本真的礼赞。


大歌如泉,一声一世界


倘若山水是三江的容颜,侗族大歌便是它的灵魂。这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自然和声,被赞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梅林侗寨,夜幕四合时,歌师会带着年轻人在鼓楼里传唱古老的曲调。那些吟咏爱情、自然与劳作的歌声,能模拟蝉鸣、溪涧、林风,将天地万物的声响凝练成诗。当数百人齐声开唱,高音清越如泉击石,低音浑厚如谷回响,让人一闻忘俗,再听倾心。


不止大歌,芦笙的欢快、牛腿琴的沉郁、木叶的清脆,与溪声、蛙鸣、鸟语交织,共同绘成一幅专属于三江的“声乐地图”,让每位到访者,都能用耳朵收藏这片土地的灵性。


风味如歌,一酸一回忆 


三江的味道,是山水合谋的味觉奇迹。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山珍与河鲜在此相遇,再经侗家独特的饮食智慧,酿出令人魂牵梦萦的“侗味”。



酸鱼酸肉,是侗家待客的最高诚意。经糯米酒与香料的数月浸润,鱼肉入口酸香醒神,回味绵长,是时间与山野共同封存的风味。每日不离的三江打油茶,用茶叶反复捶煮,初尝微苦,渐入回甘,恰似人生况味。


最动人的味道,往往藏在侗家火塘边。竹筒烤糯米的清香、山泉煮酸汤鱼的鲜爽、清炒野菜的本真……这些看似简单的食物,不仅滋养着一方人,更承载着侗族延绵的文化记忆。 


新生如光,一景一未来


如今的三江,传统与现代在共生中彼此照亮。古老的侗寨,正以轻盈之姿,与当代对话。



在程阳八寨,年轻人借助电商,将侗布、银饰送往全球,让老手艺绽放新光彩;在布央茶园,茶农直播采制过程,让千年茶文化走出深山;在传习基地,孩童学唱古老歌谣,让非遗的未来生生不息。


更令人动容的是,越来越多侗族青年选择归乡。他们开民宿、创品牌、办研学,用新知识反哺故土,让千年侗寨在守正与创新中,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种“向旧而生”的勇气,让三江的美不止于历史,更通向辽阔的明天。


三江的美,需要你慢下来,住下来,才能真正读懂。



在鼓楼听一曲大歌,让天籁浸透灵魂;

在廊桥等一场日落,任晚霞染遍时光;

在侗寨宿一夜灯火,共星蛙安眠梦境;

在茶山品一盏春色,随山风拂净心尘。


不妨来三江走一走,让这里的山水洗去尘嚣,让歌声唤醒耳朵,让美食慰藉脾胃,让人文温暖内心。三江那丰富而深邃的美,正等待你,为它写下深情的注脚。


记者:龚普康

来源:风情三江










版权所有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府
地址/AD: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江峰街7号
政府热线:0772-8612234 维护电话:0772-8611297
网站标识码:450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