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井榕:廿载破译六甲密码 一书谱写交融史诗
来源: 三江县文体广旅局  |   发布日期: 2025-05-26 15:45    |
  • 字体大小:[
  • ]


跨越桂湘黔三省(区)交界的群山,六甲人这一独特汉族群体在岁月长河中沉淀出别样的文化印记。近日,三江侗族自治县籍作家——百色学院副教授侯井榕博士力作《交融的变奏:六甲人观察报告》出版发行,这部凝聚20余年心血的作品,以人类学视角揭开六甲人的神秘面纱,成为解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鲜活样本。



廿载躬耕探六甲,一著精研谱交融


作为六甲人后裔,生于古宜镇大竹村凤尾寨的侯井榕,自幼便在父辈讲述的迁徙故事中埋下探索族群文化的种子。“父亲常说我们是‘客人’,来自福建。”这份对血脉根源的好奇,驱动着她在成长路上不断追寻。在上海工作期间,她携手“原野计划”团队推广六甲文化;重返学术界后,潜心开展系统研究。



然而,创作之路布满荆棘。田野调查跨越20余年,侯井榕从广西三江、融水到贵州榕江,足迹遍布六甲人聚居地;记录六甲话时,国际音标录入频频遇挫,甚至一度让她萌生放弃语言学研究的念头。“乡亲们的热情是我最大的动力。”侯井榕感慨,唱大声歌的乡亲和家人的全力支持,让这部作品最终破茧而出。遗憾的是,因时间仓促,六甲大声歌未能完整收录,但这份未竟之憾,反而为后续研究留下广阔空间。


多维解码溯渊源,交融实证呈史诗


侯井榕介绍,该书共420页,分《环境与背景》《从何而来?六甲人的迁徙与落籍》《互嵌共居交融》《语言交流交融》《建筑文化交融》《地方节日交融》《族际通婚交融》《丧葬习俗交融》《不客不侗:六甲人的认同》九个章节,全书以“史与实、客与侗、迁与居、族与家、婚与葬”为脉络,系统剖析六甲人的千年变迁。书中不仅从族谱史料追溯其族源,更引入分子人类学成果,科学印证迁徙轨迹;从语言、民居到婚丧习俗,她将六甲文化与壮侗民族文化交融进行深度剖析——六甲话语言接触与民族交融、各民族建筑文化交流与交融、三月三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智慧。全书采用定性研究与问卷调查结合等方式,生动呈现六甲人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结构“范例”的时代价值。



跨界治学承使命,薪传文脉启新篇


侯井榕兼具英语、民族学与人类学多重学术背景,从高校教师到商业品牌创始人,再到民族学研究者,跨界经历赋予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如今她任教于百色学院,仍致力于将田野实践与教学相融合,让更多人了解六甲文化的魅力。正如她所言:“这本书献给我的父母,也献给所有守护文化根脉的六甲人。”这部著作不仅是个体的文化寻根之旅,更是一曲献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情赞歌。


记者:龚普康

来源:风情三江



【打印正文】
分享本文至:

三江风情

侯井榕:廿载破译六甲密码 一书谱写交融史诗

  发布日期: 2025-05-26 15:45

来源: 三江县文体广旅局


跨越桂湘黔三省(区)交界的群山,六甲人这一独特汉族群体在岁月长河中沉淀出别样的文化印记。近日,三江侗族自治县籍作家——百色学院副教授侯井榕博士力作《交融的变奏:六甲人观察报告》出版发行,这部凝聚20余年心血的作品,以人类学视角揭开六甲人的神秘面纱,成为解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鲜活样本。



廿载躬耕探六甲,一著精研谱交融


作为六甲人后裔,生于古宜镇大竹村凤尾寨的侯井榕,自幼便在父辈讲述的迁徙故事中埋下探索族群文化的种子。“父亲常说我们是‘客人’,来自福建。”这份对血脉根源的好奇,驱动着她在成长路上不断追寻。在上海工作期间,她携手“原野计划”团队推广六甲文化;重返学术界后,潜心开展系统研究。



然而,创作之路布满荆棘。田野调查跨越20余年,侯井榕从广西三江、融水到贵州榕江,足迹遍布六甲人聚居地;记录六甲话时,国际音标录入频频遇挫,甚至一度让她萌生放弃语言学研究的念头。“乡亲们的热情是我最大的动力。”侯井榕感慨,唱大声歌的乡亲和家人的全力支持,让这部作品最终破茧而出。遗憾的是,因时间仓促,六甲大声歌未能完整收录,但这份未竟之憾,反而为后续研究留下广阔空间。


多维解码溯渊源,交融实证呈史诗


侯井榕介绍,该书共420页,分《环境与背景》《从何而来?六甲人的迁徙与落籍》《互嵌共居交融》《语言交流交融》《建筑文化交融》《地方节日交融》《族际通婚交融》《丧葬习俗交融》《不客不侗:六甲人的认同》九个章节,全书以“史与实、客与侗、迁与居、族与家、婚与葬”为脉络,系统剖析六甲人的千年变迁。书中不仅从族谱史料追溯其族源,更引入分子人类学成果,科学印证迁徙轨迹;从语言、民居到婚丧习俗,她将六甲文化与壮侗民族文化交融进行深度剖析——六甲话语言接触与民族交融、各民族建筑文化交流与交融、三月三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智慧。全书采用定性研究与问卷调查结合等方式,生动呈现六甲人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结构“范例”的时代价值。



跨界治学承使命,薪传文脉启新篇


侯井榕兼具英语、民族学与人类学多重学术背景,从高校教师到商业品牌创始人,再到民族学研究者,跨界经历赋予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如今她任教于百色学院,仍致力于将田野实践与教学相融合,让更多人了解六甲文化的魅力。正如她所言:“这本书献给我的父母,也献给所有守护文化根脉的六甲人。”这部著作不仅是个体的文化寻根之旅,更是一曲献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情赞歌。


记者:龚普康

来源:风情三江




版权所有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府
地址/AD: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江峰街7号
政府热线:0772-8612234 维护电话:0772-8611297
网站标识码:450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