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江镇高迈村:侗族 “法律明白人” 播撒法治种子,筑牢侗寨和谐
来源: 三江侗族自治县司法局  |   发布日期: 2025-11-18 09:38    |
  • 字体大小:[
  • ]

“各位乡亲,咱们侗族有‘款约’传统,讲究公平公正,这和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里说的邻里互助、财产保护可是相通的……”   

近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高迈村的鼓楼中,“法律明白人” 杨向腾手持普法手册,用夹杂着侗语的“土味”普通话,向围坐的群众讲解法律知识。鼓楼檐角的铜铃随风轻响,与群众的阵阵点头呼应,构成了一幅民族村寨里的法治宣传生动图景。

高迈村是典型的侗族村寨,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与议事传统。在以往,部分村民因缺乏法律知识,遇到矛盾纠纷时习惯靠 “听老说理”“私了”,有时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让矛盾升级。为了让法治精神融入侗寨生活,八江镇在高迈村选拔出杨向腾、杨海益、吴国鹏等一批熟悉民族语言、了解民俗习惯、扎根村寨的“法律明白人”。他们既是熟悉村情的 “本地人”,也是传递法治温暖的 “宣传员”。

在宣传方式上,“法律明白人”们格外注重结合侗族文化特色。杨向腾深知,单纯的法条讲解难以让村民快速理解,于是他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邻里关系、财产继承的内容,改编成村民们熟悉的侗族琵琶歌歌词,“宅基地证要拿好,边界清晰不争吵;夫妻和睦守法律,家庭暴力不能要”—— 朗朗上口的曲调配上接地气的歌词,每次在村寨广场演唱时,都能吸引不少村民跟着学、跟着唱,法律知识也在歌声中悄悄 “走进” 村民心里。

杨海益则偏爱在 “鼓楼议事” 时穿插普法。鼓楼是侗族村民议事、聚会的重要场所,每次村民因山林承包、邻里琐事聚集在这里时,杨海益总会先听大家的诉求,再用身边的真实案例讲解相关法律规定。“去年咱们村两户人家因为林地边界闹矛盾,差点动手,后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里的规定,又找了林业部门测量,很快就解决了,既没伤和气,也守住了法律底线。”这样的“以案释法”,总能让村民们听得明白、记在心里,也让大家渐渐懂得,遇到问题找法律、靠法律,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吴国鹏则喜欢穿梭在寨里的吊脚楼之间。遇到在家织布的侗族阿婆,他就凑过去,一边看阿婆织侗布,一边跟她聊 “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碰到在廊桥边下棋的侗族老伯,他就坐下来,用下棋的道理讲 “诚实守信” 的法律原则。有时候,寨里举办欢庆活动,吴国鹏还会和其他 “法律明白人” 一起,在节庆活动上编排法治侗戏,他们演的《鼓楼调解记》,讲的就是寨里两户人家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产生矛盾,最终在“法律明白人”和“款老”的共同调解下,依据法律达成和解的故事,戏演完后,不少村民围着他们问法律问题,法治宣传的种子就这样悄悄在侗寨里发了芽。

如今的高迈村,鼓楼里的法治宣讲声、廊桥边的法律答疑声、节庆时的法治侗戏声,成了最动听的 “法治乡音”。村民们遇到矛盾,不再是“吵吵闹闹找族老”,而是平心静气找“法律明白人”;像杨向腾等这样的“法律明白人”,用侗族群众最熟悉的语言、最亲近的文化,把法律知识送到了家门口,让法治精神和侗族“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相融相通,既守护了侗寨的和谐稳定,也为侗乡的乡村振兴添上了一抹浓厚的“法治亮色”。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创新普法方式,让法治的种子在侗寨里生根发芽,开出更美的和谐之花



【打印正文】
分享本文至:

三江要闻

八江镇高迈村:侗族 “法律明白人” 播撒法治种子,筑牢侗寨和谐

  发布日期: 2025-11-18 09:38

来源: 三江侗族自治县司法局

“各位乡亲,咱们侗族有‘款约’传统,讲究公平公正,这和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里说的邻里互助、财产保护可是相通的……”   

近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高迈村的鼓楼中,“法律明白人” 杨向腾手持普法手册,用夹杂着侗语的“土味”普通话,向围坐的群众讲解法律知识。鼓楼檐角的铜铃随风轻响,与群众的阵阵点头呼应,构成了一幅民族村寨里的法治宣传生动图景。

高迈村是典型的侗族村寨,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与议事传统。在以往,部分村民因缺乏法律知识,遇到矛盾纠纷时习惯靠 “听老说理”“私了”,有时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让矛盾升级。为了让法治精神融入侗寨生活,八江镇在高迈村选拔出杨向腾、杨海益、吴国鹏等一批熟悉民族语言、了解民俗习惯、扎根村寨的“法律明白人”。他们既是熟悉村情的 “本地人”,也是传递法治温暖的 “宣传员”。

在宣传方式上,“法律明白人”们格外注重结合侗族文化特色。杨向腾深知,单纯的法条讲解难以让村民快速理解,于是他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邻里关系、财产继承的内容,改编成村民们熟悉的侗族琵琶歌歌词,“宅基地证要拿好,边界清晰不争吵;夫妻和睦守法律,家庭暴力不能要”—— 朗朗上口的曲调配上接地气的歌词,每次在村寨广场演唱时,都能吸引不少村民跟着学、跟着唱,法律知识也在歌声中悄悄 “走进” 村民心里。

杨海益则偏爱在 “鼓楼议事” 时穿插普法。鼓楼是侗族村民议事、聚会的重要场所,每次村民因山林承包、邻里琐事聚集在这里时,杨海益总会先听大家的诉求,再用身边的真实案例讲解相关法律规定。“去年咱们村两户人家因为林地边界闹矛盾,差点动手,后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里的规定,又找了林业部门测量,很快就解决了,既没伤和气,也守住了法律底线。”这样的“以案释法”,总能让村民们听得明白、记在心里,也让大家渐渐懂得,遇到问题找法律、靠法律,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吴国鹏则喜欢穿梭在寨里的吊脚楼之间。遇到在家织布的侗族阿婆,他就凑过去,一边看阿婆织侗布,一边跟她聊 “赡养老人”的法律规定;碰到在廊桥边下棋的侗族老伯,他就坐下来,用下棋的道理讲 “诚实守信” 的法律原则。有时候,寨里举办欢庆活动,吴国鹏还会和其他 “法律明白人” 一起,在节庆活动上编排法治侗戏,他们演的《鼓楼调解记》,讲的就是寨里两户人家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产生矛盾,最终在“法律明白人”和“款老”的共同调解下,依据法律达成和解的故事,戏演完后,不少村民围着他们问法律问题,法治宣传的种子就这样悄悄在侗寨里发了芽。

如今的高迈村,鼓楼里的法治宣讲声、廊桥边的法律答疑声、节庆时的法治侗戏声,成了最动听的 “法治乡音”。村民们遇到矛盾,不再是“吵吵闹闹找族老”,而是平心静气找“法律明白人”;像杨向腾等这样的“法律明白人”,用侗族群众最熟悉的语言、最亲近的文化,把法律知识送到了家门口,让法治精神和侗族“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相融相通,既守护了侗寨的和谐稳定,也为侗乡的乡村振兴添上了一抹浓厚的“法治亮色”。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创新普法方式,让法治的种子在侗寨里生根发芽,开出更美的和谐之花




版权所有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府
地址/AD: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江峰街7号
政府热线:0772-8612234 维护电话:0772-8611297
网站标识码:450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