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寨晨间忙修缮 古村青瓦换新衣
来源: 林溪镇  |   发布日期: 2025-10-11 17:33    |  作者: 周生龙、吴波、冯元明 |
  • 字体大小:[
  • ]


109日,林溪镇高秀村组织公益岗工作人员对村内吊脚楼开展瓦顶修缮工作,7名公益岗人员有序拆除破损瓦片并进行更换。在保护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也体现了该村以公益性岗位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探索。

高友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现存三百多座青瓦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叠而上,鼓楼与风雨桥散落其间,构成了典型的侗族聚落风貌。这些采用榫卯结构的建筑,其青瓦屋顶对防潮防腐具有重要作用。受多雨气候影响,部分老宅瓦顶出现破损,存在木梁受潮风险,及时修缮尤为必要。

本次修缮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原则,选用本地青瓦与传统灰浆材料,最大限度保持建筑原貌。公益岗人员谢伟军介绍,施工需按原有纹路操作,避免损坏木椽,确保新旧瓦衔接严密。他此前因技能限制难以外出务工,现通过公益岗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增收1500元。高秀村借鉴全县公益岗开发经验,将古建维护纳入岗位职责,形成保护+增收的创新模式。

作为2023年国家传统村落保护重点项目实施地,高秀村已完成4800米通信线缆入地改造。今年启动的二期项目将屋顶修缮、消防设施升级作为重点,此次瓦顶更换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村民杨利妹表示,古建筑是村落的根脉,去年红薯文化节期间,众多游客正是被传统吊脚楼风貌所吸引。

目前,高秀村首批3户古宅瓦顶更换工作已接近完成。新铺设的青瓦与周边建筑协调一致,既维护了侗寨传统风貌,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高秀村将持续通过公益岗推进古建修缮,助力千年侗寨文脉传承与乡村振兴。




【打印正文】
分享本文至:

三江要闻

侗寨晨间忙修缮 古村青瓦换新衣

  发布日期: 2025-10-11 17:33

来源: 林溪镇   作者: 周生龙、吴波、冯元明


109日,林溪镇高秀村组织公益岗工作人员对村内吊脚楼开展瓦顶修缮工作,7名公益岗人员有序拆除破损瓦片并进行更换。在保护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也体现了该村以公益性岗位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探索。

高友村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现存三百多座青瓦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层叠而上,鼓楼与风雨桥散落其间,构成了典型的侗族聚落风貌。这些采用榫卯结构的建筑,其青瓦屋顶对防潮防腐具有重要作用。受多雨气候影响,部分老宅瓦顶出现破损,存在木梁受潮风险,及时修缮尤为必要。

本次修缮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原则,选用本地青瓦与传统灰浆材料,最大限度保持建筑原貌。公益岗人员谢伟军介绍,施工需按原有纹路操作,避免损坏木椽,确保新旧瓦衔接严密。他此前因技能限制难以外出务工,现通过公益岗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增收1500元。高秀村借鉴全县公益岗开发经验,将古建维护纳入岗位职责,形成保护+增收的创新模式。

作为2023年国家传统村落保护重点项目实施地,高秀村已完成4800米通信线缆入地改造。今年启动的二期项目将屋顶修缮、消防设施升级作为重点,此次瓦顶更换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村民杨利妹表示,古建筑是村落的根脉,去年红薯文化节期间,众多游客正是被传统吊脚楼风貌所吸引。

目前,高秀村首批3户古宅瓦顶更换工作已接近完成。新铺设的青瓦与周边建筑协调一致,既维护了侗寨传统风貌,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高秀村将持续通过公益岗推进古建修缮,助力千年侗寨文脉传承与乡村振兴。





版权所有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府
地址/AD: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江峰街7号
政府热线:0772-8612234 维护电话:0772-8611297
网站标识码:450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