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国土空间规划 (2021—2035年)草案公示、征求意见公告
来源: 林溪镇  |   发布日期: 2025-09-28 10:55    |
  • 字体大小:[
  • ]


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国土空间规划

2021—2035年)草案公示

(公众意见征询)

一、        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与层次

规划范围为林溪镇行政所辖范围内的全部国土空间,包括林溪社区、林溪村、水团村、茶溪村、牙己村、美俗村、弄团村、高秀村、高友村、枫木村、合华村、冠洞村、平铺村、程阳村、平岩村共15个行政村(社区)。

规划层次包括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其中,镇域国土总面积14446.1987公顷,镇区(城镇开发边界)国土面积31.66公顷。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年与上位规划一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规划近期目标年为2030年,远期目标年为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        发展定位与目标

(一)发展定位和镇区性质

发展定位:中国侗族文化展示交流示范窗口,湘、黔、桂侗乡文化长廊与百里侗乡风情带重要节点,三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镇区性质:林溪镇域综合服务中心,侗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

(二)发展目标

2030年:初步建立湘、黔、桂侗乡文化长廊百里侗乡风情带的空间节点体系,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耕地保护目标全面落实。生态保护理念深入实施,初步建成各级生态功能区保护与修复体系。三产融合格局初具雏形,城乡协同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治理和修复能力明显增强,镇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35年: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打造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镇区功能进一步优化,空间品质显著提升,成为区域性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示范镇。

三、        国土空间格局

(一)主体功能区定位

落实上位规划要求,明确林溪镇作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产品主产区的功能定位。通过保障粮食生产功能区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二)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总体格局

规划形成“双核联动•一廊贯通,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其中,双核:构建以林溪镇区综合服务中心和程阳八寨旅游形象展示中心为核心的“双核”联动发展体系。一廊:林溪河生态保护发展廊道。两轴:镇村体系发展轴和镇域旅游发展轴。三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区,特色生态农产品优势区,粮食生产功能区。

(三)农业空间格局

以“落实上位要求+谋划自身发展为导向,结合农业资源禀赋与特色种植格局,规划构建三区、多点的农业保护与发展格局,统筹布局特色生态农业、粮食安全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空间。

(四)生态空间格局

依托林溪镇生态格局,统筹河湖水系、林田分布与山形地势等自然要素,规划构建“一廊一屏两核多带”的生态保护格局,系统保护和修复重要生态空间,提升整体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连通性。

(五)镇村空间布局

规划构建“一轴两核两心”的镇村空间结构。其中,“一轴”即以省道506和县道635为依托,打造镇域南北向的镇村发展轴;两核依托林溪镇区打造成镇域的综合服务核心,依托平岩村和程阳村打造成镇域服务次核心。两心即为冠洞村和牙己村两个中心村。

规划形成“1+4+9”镇村规模等级结构。规划形成1个镇区(林溪社区、林溪村),4个镇域中心村(包括平岩村、程阳村、冠洞村和牙己村),9个镇域基层村(包括平铺村、合华村、高友村、高秀村、弄团村、水团村、茶溪村、美俗村、枫木村)构成的统筹协调发展的镇村等级规模结构。

(六)落实国土空间主要控制线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到2035年,全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0万亩。

生态保护红线:到2035年,全镇生态保护红线的面积不低于543.75公顷,占镇域国土总面积的0.04%

城镇开发边界:至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倍以内。

村庄建设边界:至2035年,划定镇域村庄建设边界247.28公顷,复垦潜力区20.24公顷。

四、        镇区规划

(一)镇区结构

规划形成“一轴一心两组团”的空间结构。“一轴”沿县道635打造成镇区南北向发展轴。“一心”以林溪镇政府及其周边设施为依托,构建镇区的综合服务中心。“两组团”以林溪河为界,将镇区划分为东西两个生活组团。

(二)镇区规划用地布局

用地性质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其中居住用地占比最大,用地面积为18.92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59.76%。详见下表:

1镇区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表

序号

用地类型

规划基期年

规划目标年

面积(公顷)

比例%

面积(公顷)

比例%

1

居住用地

18.90

60.69

18.92

59.76

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96

15.93

4.96

15.67

3

商业服务业用地

0.1

0.32

0.1

0.32

4

工矿用地

0.87

2.79

0.87

2.75

6

交通运输用地

2.23

7.16

2.34

7.39

7

公用设施用地

0.36

1.16

0.42

1.33

8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3.59

11.53

3.92

12.38

9

陆地水域

0.13

0.42

0.13

0.41

合计

31.14

100.00

31.66

100.00

(三)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将内部道路交通划分为干路、支路和巷道三种级别。形成“一干四支多巷道”的道路交通体系。

(四)公服与市政设施规划

规划保留林溪镇人民政府、工会联合会、退役军人服务站、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动物卫生监督、司法所等机关团体用地;保留现状与供销合作社合设的综合文化站、卫生院、敬老院、小学和幼儿园,规划将林溪中学更新改造为林溪镇第三小学。

规划在林溪小学西侧新建水厂一座,保留位于合华村的镇区污水处理厂,保留现状的35kV林溪变电站、邮政局、电信局等设施。

(五)地块使用强度控制

工业用地容积率大于等于1.1,商业用地容积率控制在1.5—2.0之间,社会福利设施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容积率控制在1.2—1.6之间。

五、        镇域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一)综合交通体系

保留现状的林溪-三江公路(省道506),将林溪-彭莫山公路(县道635)扩建为二级公路,新建一条冠洞-八江风景区的二级公路。其他通村道路采用四级以上公路标准建设。

(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规划构建“镇级—村级”两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镇级建设服务全镇的文化、教育、医疗、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村级立足于自身发展定位和职能,建设完善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

(三)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规划在镇区新建一座水厂,镇域各村屯沿用现有的高位水池供水。保留位于合华村的镇区污水处理厂,镇域除合华村的污水接入镇区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外,其他各村应建设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保留现状110kV的水团牵引站、35kV林溪站、35kV程阳站,规划新建110kV的程阳站。规划在镇区风雨九寨易安点东南部新建LNG气化站。

(四)公共安全与防灾体系

1、抗震规划

规划一般建筑按照6 度的抗震设防烈度进行设防,特殊重要建筑、城市生命线工程、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2、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对林溪镇34.18平方千米的高风险区,27.10平方千米的中风险区进行地质灾害监测管控。规划至2035年,完成镇域现有的2个滑坡灾害点和8个崩塌灾害点的整治工作。

3、防洪规划

镇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村庄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

4、消防规划

规划保留镇区现状消防站,结合程阳八寨景区新建一座消防站,镇域其他村庄宜在村委配备小型消防站。镇域内50户以上木结构房屋连片的居民点按照建筑占地面积每300500平方米划定为一个防火分区;条件较困难的,原则上以50户左右作为一个防火分区。

六、        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构建“一轴两核三区”的产业空间结构。“一轴”即依托省道506、县道635,形成镇域产业发展轴。“两核”即依托林溪镇区的产业综合服务核心、程阳八寨景区的旅游服务核心。“三区”特色生态农产品优势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区。


01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镇域总体格局规划图


02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镇域农业空间规划图


03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镇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


04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图


05 镇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图


06 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图


07 镇域产业发展格局图


08 镇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09 镇区国土空间用地布局规划图

      

    



【打印正文】
分享本文至:

三江要闻

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国土空间规划 (2021—2035年)草案公示、征求意见公告

  发布日期: 2025-09-28 10:55

来源: 林溪镇


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国土空间规划

2021—2035年)草案公示

(公众意见征询)

一、        规划范围与期限

(一)规划范围与层次

规划范围为林溪镇行政所辖范围内的全部国土空间,包括林溪社区、林溪村、水团村、茶溪村、牙己村、美俗村、弄团村、高秀村、高友村、枫木村、合华村、冠洞村、平铺村、程阳村、平岩村共15个行政村(社区)。

规划层次包括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其中,镇域国土总面积14446.1987公顷,镇区(城镇开发边界)国土面积31.66公顷。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年与上位规划一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规划近期目标年为2030年,远期目标年为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        发展定位与目标

(一)发展定位和镇区性质

发展定位:中国侗族文化展示交流示范窗口,湘、黔、桂侗乡文化长廊与百里侗乡风情带重要节点,三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镇区性质:林溪镇域综合服务中心,侗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

(二)发展目标

2030年:初步建立湘、黔、桂侗乡文化长廊百里侗乡风情带的空间节点体系,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耕地保护目标全面落实。生态保护理念深入实施,初步建成各级生态功能区保护与修复体系。三产融合格局初具雏形,城乡协同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治理和修复能力明显增强,镇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2035年: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打造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镇区功能进一步优化,空间品质显著提升,成为区域性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示范镇。

三、        国土空间格局

(一)主体功能区定位

落实上位规划要求,明确林溪镇作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农产品主产区的功能定位。通过保障粮食生产功能区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二)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总体格局

规划形成“双核联动•一廊贯通,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其中,双核:构建以林溪镇区综合服务中心和程阳八寨旅游形象展示中心为核心的“双核”联动发展体系。一廊:林溪河生态保护发展廊道。两轴:镇村体系发展轴和镇域旅游发展轴。三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区,特色生态农产品优势区,粮食生产功能区。

(三)农业空间格局

以“落实上位要求+谋划自身发展为导向,结合农业资源禀赋与特色种植格局,规划构建三区、多点的农业保护与发展格局,统筹布局特色生态农业、粮食安全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空间。

(四)生态空间格局

依托林溪镇生态格局,统筹河湖水系、林田分布与山形地势等自然要素,规划构建“一廊一屏两核多带”的生态保护格局,系统保护和修复重要生态空间,提升整体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连通性。

(五)镇村空间布局

规划构建“一轴两核两心”的镇村空间结构。其中,“一轴”即以省道506和县道635为依托,打造镇域南北向的镇村发展轴;两核依托林溪镇区打造成镇域的综合服务核心,依托平岩村和程阳村打造成镇域服务次核心。两心即为冠洞村和牙己村两个中心村。

规划形成“1+4+9”镇村规模等级结构。规划形成1个镇区(林溪社区、林溪村),4个镇域中心村(包括平岩村、程阳村、冠洞村和牙己村),9个镇域基层村(包括平铺村、合华村、高友村、高秀村、弄团村、水团村、茶溪村、美俗村、枫木村)构成的统筹协调发展的镇村等级规模结构。

(六)落实国土空间主要控制线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到2035年,全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0万亩。

生态保护红线:到2035年,全镇生态保护红线的面积不低于543.75公顷,占镇域国土总面积的0.04%

城镇开发边界:至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倍以内。

村庄建设边界:至2035年,划定镇域村庄建设边界247.28公顷,复垦潜力区20.24公顷。

四、        镇区规划

(一)镇区结构

规划形成“一轴一心两组团”的空间结构。“一轴”沿县道635打造成镇区南北向发展轴。“一心”以林溪镇政府及其周边设施为依托,构建镇区的综合服务中心。“两组团”以林溪河为界,将镇区划分为东西两个生活组团。

(二)镇区规划用地布局

用地性质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其中居住用地占比最大,用地面积为18.92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59.76%。详见下表:

1镇区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表

序号

用地类型

规划基期年

规划目标年

面积(公顷)

比例%

面积(公顷)

比例%

1

居住用地

18.90

60.69

18.92

59.76

2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96

15.93

4.96

15.67

3

商业服务业用地

0.1

0.32

0.1

0.32

4

工矿用地

0.87

2.79

0.87

2.75

6

交通运输用地

2.23

7.16

2.34

7.39

7

公用设施用地

0.36

1.16

0.42

1.33

8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3.59

11.53

3.92

12.38

9

陆地水域

0.13

0.42

0.13

0.41

合计

31.14

100.00

31.66

100.00

(三)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将内部道路交通划分为干路、支路和巷道三种级别。形成“一干四支多巷道”的道路交通体系。

(四)公服与市政设施规划

规划保留林溪镇人民政府、工会联合会、退役军人服务站、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动物卫生监督、司法所等机关团体用地;保留现状与供销合作社合设的综合文化站、卫生院、敬老院、小学和幼儿园,规划将林溪中学更新改造为林溪镇第三小学。

规划在林溪小学西侧新建水厂一座,保留位于合华村的镇区污水处理厂,保留现状的35kV林溪变电站、邮政局、电信局等设施。

(五)地块使用强度控制

工业用地容积率大于等于1.1,商业用地容积率控制在1.5—2.0之间,社会福利设施等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容积率控制在1.2—1.6之间。

五、        镇域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一)综合交通体系

保留现状的林溪-三江公路(省道506),将林溪-彭莫山公路(县道635)扩建为二级公路,新建一条冠洞-八江风景区的二级公路。其他通村道路采用四级以上公路标准建设。

(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规划构建“镇级—村级”两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镇级建设服务全镇的文化、教育、医疗、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村级立足于自身发展定位和职能,建设完善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

(三)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规划在镇区新建一座水厂,镇域各村屯沿用现有的高位水池供水。保留位于合华村的镇区污水处理厂,镇域除合华村的污水接入镇区污水处理厂处理之外,其他各村应建设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保留现状110kV的水团牵引站、35kV林溪站、35kV程阳站,规划新建110kV的程阳站。规划在镇区风雨九寨易安点东南部新建LNG气化站。

(四)公共安全与防灾体系

1、抗震规划

规划一般建筑按照6 度的抗震设防烈度进行设防,特殊重要建筑、城市生命线工程、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2、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对林溪镇34.18平方千米的高风险区,27.10平方千米的中风险区进行地质灾害监测管控。规划至2035年,完成镇域现有的2个滑坡灾害点和8个崩塌灾害点的整治工作。

3、防洪规划

镇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村庄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

4、消防规划

规划保留镇区现状消防站,结合程阳八寨景区新建一座消防站,镇域其他村庄宜在村委配备小型消防站。镇域内50户以上木结构房屋连片的居民点按照建筑占地面积每300500平方米划定为一个防火分区;条件较困难的,原则上以50户左右作为一个防火分区。

六、        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构建“一轴两核三区”的产业空间结构。“一轴”即依托省道506、县道635,形成镇域产业发展轴。“两核”即依托林溪镇区的产业综合服务核心、程阳八寨景区的旅游服务核心。“三区”特色生态农产品优势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区。


01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镇域总体格局规划图


02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镇域农业空间规划图


03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镇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图


04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图


05 镇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图


06 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图


07 镇域产业发展格局图


08 镇区空间结构规划图


09 镇区国土空间用地布局规划图

      

    




版权所有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府
地址/AD: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江峰街7号
政府热线:0772-8612234 维护电话:0772-8611297
网站标识码:450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