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大小:[小
- 中
- 大]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第三届农民画艺术节暨岜团村第二十届“金秋相聚岜团桥”传统文化水上斗牛节圆满落幕。这场吸引2万余名游客、获柳州市电视台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CCTV-17)《中国三农报道》聚焦报道的民俗盛会,不仅让侗乡“水上斗牛”传统文化焕发新彩,搅热国庆乡村经济,更彰显了岜团村驻村工作队以实干促振兴的担当——其创新探索的“村企合作”模式,为乡村文化活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驻岜团村第一书记肖瑶在水上斗牛节开幕式致辞(拍摄者:杨晗)
作为活动成功的“幕后推手”,岜团村驻村工作队自筹备初期便锚定“办好一节、激活一片”的目标,将工作重心放在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上。面对传统民俗活动资金短缺、筹备力量薄弱的难题,工作队率先对接后盾单位柳州职业技术大学,通过多次汇报活动对乡村文旅发展的带动作用,争取专项经费支持,精准用于斗牛场地河岸加固、安全防护栏增设及指挥工作台搭建,从硬件上筑牢活动安全防线。

岜团村水上斗牛节现场(拍摄者:吴仲)
更具突破性的是,工作队打破“等靠要”思维,主动叩开企业合作大门,与广西兴柳食品有限公司精心设计出“冠名赞助+产品展销”的合作方案,实现了“活动搭台、企业唱戏、村民受益”,既解决了活动资金缺口,又为当地农特产品打通了外销渠道,实现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成为本次活动最亮眼的创新成果。村民们感慨:“以前办节靠凑钱、靠人情,现在有工作队牵头,不仅钱的问题解决了,还能借着节日活动让农产品卖出好价钱,这才是真把实事办到了我们心坎上。”
此次水上斗牛节的成功,充分展现了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头雁”作用。其探索的“民俗活动+村企联动”模式,不仅让村寨传统的水上斗牛习俗焕发生机,更为其他乡村挖掘文化资源、激活发展动能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下一步,工作队将继续深化这种合作模式,推动更多民族文化活动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