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政规〔2023〕2号+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三江侗族自治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
来源: 三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2023-06-12 09:09    |
  • 字体大小:[
  • ]

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现将《三江侗族自治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3512

三江侗族自治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试行)

目录

1总则.............................................3

1.1编制目的.........................................3

1.2编制依据.........................................3

1.3分级标准.........................................3

1.4适用范围.........................................4

1.5处置原则.........................................4

2组织体系..........................................4

2.1应急机制启动.......................................4

2.2应急指挥部设置.....................................5

2.3应急指挥部职责......................................5

2.4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6

2.5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6

2.6应急指挥部工作组设置及职责................................7

2.7专业技术机构与职责....................................9

3监测、预警、报告与评估...................................10

3.1监测..........................................10

3.2预警..........................................10

3.3事件的报告.......................................12

3.4事件的评估.......................................14

4应急响应和终止.......................................15

4.1事发地先期处置.....................................15

4.2应急响应措施......................................15

4.3应急响应的级别调整和终止................................19

4.4信息发布........................................19

5后期处置..........................................19

5.1善后处置........................................19

5.2总结评估........................................20

5.3责任与奖惩........................................21

6应急保障..........................................21

6.1队伍保障........................................21

6.2医疗保障........................................21

6.3交通运输保障......................................21

6.4资金保障........................................22

6.5信息保障........................................22

6.6预案演练........................................22

6.7宣传教育........................................22

7附则............................................22

7.1预案管理与更新.....................................22

7.2预案解释部门......................................23

7.3预案实施时间......................................23

附件1疫苗安全事件分级标准和响应级别..................24

附件2三江侗族自治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处置流程图......25

附件3三江侗族自治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组织结构图....26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疫苗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有效预防、积极应对我县疫苗安全事件,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疫苗安全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意见》(中办发〔201870号)、《疫苗质量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国药监药管〔201940号)、《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国食药监办〔2011370号)、《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卫办疾控发〔201094号)、《广西壮族自治区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州市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柳政规〔202039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分级标准

疫苗安全事件,指发生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群体不良事件,经卫生健康部门组织专家调查诊断确认或者怀疑与疫苗质量有关,或者日常监督检查和风险监测中发现的疫苗安全信息,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疫苗安全事件。

疫苗安全事件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疫苗安全事件、重大疫苗安全事件、较大疫苗安全事件和一般疫苗安全事件,各级政府部门依次执行级响应、级响应、级响应和级响应(具体标准见附件1)。

1.4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生在我县的一般疫苗安全事件(级),或需要由我县配合处置的特别重大、重大疫苗安全事件、较大疫苗安全事件(级、级、级),或者超出县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疫苗安全事件的应对工作。指导全县的疫苗安全事件应对工作。   

1.5处置原则

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法规范、科学处置的原则。

2组织体系

2.1应急机制启动

疫苗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县卫生健康局组织对事件进行分析评估,核定事件级别。

达到级疫苗安全事件需市人民政府协调处置的,由县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启动响应的建议,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疫苗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应急指挥部)配合做好相关处置工作。

达到级事件标准的疫苗安全事件,由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相关预案组织协调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相关部门对事发地的应急处置工作给予指导、支持。

达到级、级事件标准的疫苗安全事件,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药监局)根据相关预案组织协调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相关部门对事发地的应急处置工作给予指导、支持。

2.2应急指挥部设置

成立疫苗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由分管副县长任总指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人任副总指挥。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疾控中心等单位组成。根据事件处置工作需要,可增加相关部门和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县应急指挥部成员由成员单位领导担任。

县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人及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担任办公室成员。

2.3应急指挥部职责

县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研究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决定启动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发布事件处置的重要信息,审议批准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置工作报告,应急处置的其他工作。

2.4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承担县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县应急指挥部的各项部署,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疫苗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向县人民政府、县应急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工作情况。检查督促相关乡镇和部门建立完善疫苗安全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和组织预案演练。组织开展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管理宣传培训。

2.5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县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在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根据规定的工作职责,加强对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督促、指导,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县委宣传部:负责协调、指导疫苗安全事件新闻发布工作。

县教育局:负责协助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处置发生在学校的疫苗安全事件,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事件发生地的社会稳定工作,查办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

县司法局:对由县人民政府转来的在疫苗安全事件调查处置中形成的文件进行法律审核。

县财政局:负责筹集安排疫苗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费并监督使用。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协调医疗救治物品和人员的紧急运输工作。

县卫生健康局:负责组织实施疫苗安全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负责组织协调疫苗安全事件相关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配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疫苗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评估,核定事件级别。对事件受害或疑似病例进行确认,对医疗机构中的疫苗安全事件采取控制措施。组织医疗机构按规定上报疫苗不良反应事件。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县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对事件进行分析评估,核定事件级别。负责协同开展疫苗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对各乡镇开展疫苗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指导。负责疫苗安全事件的应急值守、信息报告、综合协调等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疫苗安全事件的调查,对出现安全事件的相关疫苗采取紧急控制措施。根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人民政府授权,及时向社会发布疫苗安全事件信息。组织检查和督导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落实。

县疾控中心:协助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疫苗安全事故分析评估,核定事件级别。配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应急处置及对各乡镇开展疫苗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2.6应急指挥部工作组设置及职责

根据处置工作需要,县应急指挥部可下设若干工作组,在县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分别开展相关工作,并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2.6.1综合协调组

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各单位开展事件调查、产品控制、新闻宣传、涉外突发事务等应急处置工作,汇集、上报事件信息。承担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6.2医疗救治组

由县卫生健康局牵头,负责排查和确认事件受害或疑似病例,组织指导相关医疗机构开展患者救治工作。  

2.6.3事件调查组

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会同县公安局、县卫生健康局、县疾控中心等部门对引发疫苗安全事件的医疗行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质量进行全面调查,提出调查结论和处理意见;组织对相关疫苗进行监督抽样和应急检验。

2.6.4产品控制组

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会同县公安局、县卫生健康局、县疾控中心等部门对引发事件的疫苗采取停止使用、召回等紧急控制措施;查处事件所涉案件。

2.6.5新闻宣传组

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县委宣传部负责指导、协调,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事件处置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跟踪县内外舆情,受理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工作。经县应急指挥部授权,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处置工作信息。

2.6.6社会治安组

由县公安局牵头,指导事发地乡(镇)派出所加强治安管理,密切关注突发事件动态和社会动态,依法配合处置由疫苗安全事件引发的社会安全事件。

2.6.7专家组

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设立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咨询委员会,由药学、临床医学、药理毒理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生物医学工程、不良反应监测、公共卫生管理学、法律、心理学等方面专家组成。负责对确定事件级别以及采取相应的重要措施提出建议;对事件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参与事件现场核查、确认;对事件应急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咨询意见;对事件应急准备提出咨询建议;承担疫苗安全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疫苗安全事件发生后,根据工作需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县卫生健康局从专家库中遴选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咨询和指导,参与事件调查,向县应急指挥部提出处置工作意见和建议。

2.7专业技术机构与职责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当按照规定组织调查、诊断,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并将调查、诊断结论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对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的,可以根据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制定的鉴定办法申请鉴定。

药品检验机构:负责建立应急检验检测程序,组织对事件所涉疫苗进行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协助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做好药品封存和抽样等工作。

医疗机构:负责事件受害病人的现场抢救、运送、诊断、治疗等救治工作,配合完成应急处置的相关工作。做好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监测工作,按规定及时上报接种异常反应事件。

3监测、预警、报告与评估

3.1监测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做好日常监测工作。依法如实记录疫苗流通、预防接种等情况,并按照规定向全国疫苗电子追溯协同平台提供追溯信息。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各乡镇会同乡(镇)卫生院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工作质量。

3.2预警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疫苗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制度,对可以预警的疫苗安全事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进行预警。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县卫生健康局等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部门,应充分发挥专家组和技术支撑机构作用,对疫苗安全事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可能危害公众健康的风险因素、风险级别、影响范围、紧急程度和可能存在的危害提出分析评估意见。对可以预警的疫苗安全事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进行预警,分别采取警示、通报、暂停使用等预防措施,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对可能发生疫苗安全事件或接收到有关信息,应通过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疫苗风险预警或指导信息,通知乡镇应急部门和可能发生事件单位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同时,针对可能发生事件的特点、危害程度和发展态势,指令应急处置队伍和有关单位进入待命状态,视情派出工作组进行现场督导,检查预防性处置措施执行情况。

3.2.1预警分级

对可以预警的疫苗安全事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分级预警,一般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对应相应等级的疫苗不良反应事件)。一级、二级预警由国家药监局确定发布,三级、四级预警分别由自治区、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确定发布,并采取相应措施。

3.2.2预警措施

发布四级预警后,根据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情况,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1)做好启动级应急响应的准备;

2)组织对事件情况的动态监测、分析评估,根据情况调整预警级别;

3)及时向社会发布所涉及警示,宣传避免、减少危害的科学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4)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并由市人民政府向自治区人民政府通报预警信息。

3.2.3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

根据评估结果,认为预警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趋势好转或可能性消除,应及时宣布降低或解除预警。

3.3事件的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县、乡(镇)人民政府及市场监督管理局(所)报告疫苗安全事件及其隐患,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疫苗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疫苗安全事件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指使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3.3.1报告责任主体

1发生疫苗安全事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

2发生疫苗安全事件辖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

3)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健康局;

4)事发地人民政府;

5)鼓励其他单位和个人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各级市场监督管理局(所)报告疫苗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

3.3.2报告程序和时限

按照由下至上逐级报告的原则,各责任主体应及时报告疫苗安全事件,紧急情况可同时越级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等责任报告单位及其责任报告人发现或获知疫苗安全事件,应当立即如实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赴现场调查、核实事件情况,研判事件发展趋势,并根据核实情况和评估结果,对评估为一般事件(级)以上的,向县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或市卫生健康局以及市级人民政府报告。

    疫苗安全事件报至市级后,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立即如实向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特殊情况需要对事件进行进一步核实的,县级部门应当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在接到事件报告后2小时内报至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接到的报告被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评估为较大事件(级)以上的,应当立即如实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告。对确定为重大事件(级)或特别重大事件(级)的,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应同时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

    特殊情况下,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安全事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可直接向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直至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告。

3.3.3报告内容

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控制过程,疫苗安全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首次报告: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发生或获知突发事件后报送首次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性质,所涉疫苗的生产企业名称、产品规格、包装及批号等信息,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涉及的地域范围和人数、受害者基本信息、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及责任归属、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危害程度、下一步工作建议、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以及报告单位、联络员及通讯方式。

进程报告: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收集到的事件进展信息报告事件进展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成因调查情况和结果、产品控制情况、采取的系列控制措施、事件影响和势态评估等,并对前次报告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可多次报告。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疫苗安全事件应每日报告事件进展情况,重要情况须随时上报。

结案报告: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事件结束后,应报送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对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应对措施等进行全面分析,对事件应对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3.3.4报告方式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可通过电子信箱或传真等方式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送首次报告和进程报告,紧急情况下,可先通过电话口头报告,再补报文字报告。结案报告通过书面形式报告。报告内容涉密的,须通过机要渠道报送。

3.4事件的评估

3.4.1 事件评估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县卫生健康局组织疫苗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

3.4.2 事件评估是为核定疫苗安全事件级别和确定应采取的措施而进行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1)事件涉及的疫苗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及所涉及的范围, 是否已造成健康损害后果及严重程度;

2)事件的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3)事件发展蔓延趋势。

4应急响应和终止

疫苗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级、级、级、级四个等级。事件应急响应和终止的发布由相应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级别的政府部门依法规发布。

4.1事发地先期处置

疫苗安全事件发生后,在事件性质尚不明确的情况下,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同时,迅速组织开展患者救治、舆情应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产品控制、事件原因调查、封存相关患者病历资料等工作;根据情况可在本行政区域内对相关药品采取暂停销售、使用等紧急控制措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报告后,对相关药品进行抽验,对药品生产企业不在本行政区域的,应立即报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汇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或协调相关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生产企业进行检查。

4.2应急响应措施

4.2.1 Ⅰ级、级应急响应

当事件达到级标准或级标准,县应急指挥部还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建立日报告制度。各工作组牵头部门每天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县应急指挥部,县应急指挥部汇总报告至县人民政府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后,由县人民政府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报至市人民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再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派出由县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带队的工作组赶赴现场,配合国家、自治区及市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患者救治,开展事件调查,维护社会稳定,做好善后处置等工作。

3)进一步加强对社会舆情的监测,加强舆论引导,并采取措施,防止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或极端事件的发生。

4.2.2 Ⅲ级应急响应

当事件达到级标准,县应急指挥部还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建立日报告制度。各工作组牵头部门每天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县应急指挥部,县应急指挥部汇总报告至县人民政府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后,由县人民政府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报至市人民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再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派出由县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带队的工作组赶赴现场,配合自治区、市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患者救治,开展事件调查,维护社会稳定,做好善后处置等工作。

3)进一步加强对社会舆情的监测,加强舆论引导,并采取措施,防止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或极端事件的发生。

4.2.3 Ⅳ级应急响应

当事件达到级标准,由县人民政府报告市人民政府后,由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级应急响应。启动级应急响应后,县应急指挥部配合市应急指挥部根据事发地、相关企业所在地的分布情况以及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范围和可控情况,作出如下处置:

1)配合召开县应急指挥部会议,配合成立各应急处置工作组和专家组,各工作组牵头部门和成员单位迅速开展工作,收集、分析、汇总相关情况,紧急部署处置工作。

2)及时配合将有关处置工作情况向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按照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示,全力开展各项处置工作。必要时,请求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给予支持。

3)根据事件情况,配合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到事发地指导处置;配合市应急指挥部负责人赶赴事发地现场指挥。

4)配合组织医疗救治专家赶赴事发地,组织、指导医疗救治工作。必要时,配合报请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派出区级医疗专家,赶赴事发地指导医疗救治工作。

5)对事发地和事件所涉生产企业均在我县的,及时按照要求进行处置,及时通报波及或可能波及的自治区内其他市、县(区)及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发地在我县、事件所涉生产企业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及时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汇报,由其按程序对事发地的设区市、县(区)人民政府提出应急处置要求,并通报相关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省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发地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事件所涉生产企业在我县的,及时对生产企业涉及的疫苗采取控制措施,同时及时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汇报,由其向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相关情况。

6)核实引发事件疫苗的品种及生产批号,指导相关部门、 医疗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依法采取封存、溯源、流向追踪、召回等紧急控制措施;组织对相关疫苗进行监督抽样和应急检验。

7)赶赴事发地或相关生产、经营企业,组织开展事件调查工作。根据调查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召开专家组会议,对事件性质、原因进行研判,作出研判结论。

8)及时向社会发布相关警示信息,设立并对外公布咨询电话;制订新闻报道方案,及时、客观、准确地发布事件信息;密切关注社会及网络舆情,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9)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做好亲属安抚、信访接访等工作, 及时处置因事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确保社会稳定。

应急指挥部应对级疫苗安全事件进行密切跟踪,对各工作组处置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必要时在全县范围内对事件涉及疫苗采取紧急控制措施。

4.3应急响应的级别调整和终止

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稳定或好转,没有新发类似病例,由县应急指挥部向市级应急指挥部报告后,由市级应急指挥部决定调整或终止应急响应。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报请市人民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高响应级别。

4.4信息发布

4.4.1 Ⅰ级、级事件信息由国家药监局统一审核发布;级事件信息由县应急指挥部报市应急指挥部,再由市应急指挥部报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审核发布,并上报国家药监局;级事件信息由县应急指挥部报县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市应急指挥部,再由市应急指挥部报市人民政府统一审核发布,并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4.4.2 疫苗安全事件信息发布应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科学公正的原则。事件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并根据事件发展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信息发布包括授权发布、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新闻网站或政府网站报道等形式。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善后处置工作由县人民政府负责,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提供支持。

1)按照事件级别,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调查结果和认定结论,依法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采取处理措施。

涉嫌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并协助开展案件调查工作;确定是质量导致的,依法对有关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查处;确定是临床接种疫苗不合理或错误导致的,移交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有关医疗机构依法处理;确定为新的严重接种疫苗不良反应的,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后,再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由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报请国家药监局组织开展安全性再评价,根据再评价结果调整生产和使用政策。确定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2)妥善处理因疫苗安全事件造成的群众来信来访及其他事项。

    3)对造成疫苗安全事件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没有能力给予受害人赔偿的,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应协调解决。

5.2总结评估

事件处置工作结束后,县应急指挥部组织对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报送县人民政府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再由县人民政府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报送至市人民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患者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

5.3责任与奖惩

对在处置疫苗安全事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在疫苗安全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者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相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应急保障

6.1队伍保障

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专家组、药品检验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的药品应急处置力量,是全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队伍素质,提高装备水平,并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6.2医疗保障

县卫生健康局负责组织医学救援队伍,指定应急救治机构,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

6.3交通运输保障

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县交通运输局等有关部门要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疫苗安全事件时的应急交通工具。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相关部门要对事发地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确保应急运输畅通。

6.4资金保障

各部门应将疫苗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相关经费列入年度部门预算予以安排。

6.5信息保障

各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投诉举报等信息网络体系,完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报告系统,加强基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和反馈,提高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

6.6预案演练

各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应急预案,统一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习演练。

6.7宣传教育

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疫苗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对待接种疫苗不良反应,提高全民接种疫苗不良反应报告意识。引导媒体正确宣传接种疫苗不良反应事件,避免社会恐慌。

7附则

7.1预案管理与更新

与疫苗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有关的法律法规被修订,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或新问题时,要结合实际及时修订与完善本预案。

有关部门应根据本预案,制定疫苗安全事件应急行动方案和保障计划。

7.2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7.3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疫苗安全事件分级标准和响应级别

          2.三江侗族自治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处置流程图

3.三江侗族自治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组织结构图


附件1

疫苗安全事件分级标准和响应级别

事件类别

本级标准

响应级别

特别重大疫苗安全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1.同一批号疫苗短期内引起5例以上患者死亡,疑似与疫苗安全相关的事件。

2.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区域内,批号相对集中的同一疫苗引起临床表现相似的,且罕见或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的人数超过20人;或者引起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可能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残、对器官功能造成永久性损伤或危及生命)超过5人,疑似与疫苗安全相关的事件。

3.其他危害特别严重且引发社会影响的疫苗安全事件。

I级响应

重大疫苗安全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1.同一批号疫苗短期内引起2例以上、5例以下患者死亡,疑似与疫苗安全相关的事件。

2.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区域内,批号相对集中的同一疫苗引起临床表现相似的,且罕见或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的人数超过10人、不多于20人;或者引起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可能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残、对器官功能造成永久性损伤或危及生命)超过3人、不多于5人,疑似与疫苗安全相关的事件。

3.确认出现疫苗安全问题,涉及2个以上省份的。

4.其他危害严重且引发社会影响的疫苗安全事件。

级响应

较大疫苗安全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1.同一批号疫苗引起1例患者死亡,疑似与疫苗安全相关的事件。

2.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区域内,批号相对集中的同一疫苗引起临床表现相似的,且罕见或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的人数超过5人,不多于10人;或者引起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可能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残、对器官功能造成水久性损伤或危及生命)超过2人,疑似与疫苗安全相关的事件。

3.确认出现疫苗安全问题,涉及1个省份的。

4.其他危害较大且引发社会影响局限于某一省份的疫苗安全事件。

级响应

一般疫苗安全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1.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区域内,批号相对集中的同一疫苗引起临床表现相似的,且罕见或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的人数超过3人,不多于5人;或者引起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可能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残、对器官功能造成永久性损伤或危及生命)超过1人,疑似与疫苗安全相关的事件。

2.其他一般疫苗安全事件。

级响应


附件2






【打印正文】
分享本文至:

政策与规划

三政规〔2023〕2号+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三江侗族自治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

  发布日期: 2023-06-12 09:09

来源: 三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现将《三江侗族自治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23512

三江侗族自治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试行)

目录

1总则.............................................3

1.1编制目的.........................................3

1.2编制依据.........................................3

1.3分级标准.........................................3

1.4适用范围.........................................4

1.5处置原则.........................................4

2组织体系..........................................4

2.1应急机制启动.......................................4

2.2应急指挥部设置.....................................5

2.3应急指挥部职责......................................5

2.4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6

2.5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6

2.6应急指挥部工作组设置及职责................................7

2.7专业技术机构与职责....................................9

3监测、预警、报告与评估...................................10

3.1监测..........................................10

3.2预警..........................................10

3.3事件的报告.......................................12

3.4事件的评估.......................................14

4应急响应和终止.......................................15

4.1事发地先期处置.....................................15

4.2应急响应措施......................................15

4.3应急响应的级别调整和终止................................19

4.4信息发布........................................19

5后期处置..........................................19

5.1善后处置........................................19

5.2总结评估........................................20

5.3责任与奖惩........................................21

6应急保障..........................................21

6.1队伍保障........................................21

6.2医疗保障........................................21

6.3交通运输保障......................................21

6.4资金保障........................................22

6.5信息保障........................................22

6.6预案演练........................................22

6.7宣传教育........................................22

7附则............................................22

7.1预案管理与更新.....................................22

7.2预案解释部门......................................23

7.3预案实施时间......................................23

附件1疫苗安全事件分级标准和响应级别..................24

附件2三江侗族自治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处置流程图......25

附件3三江侗族自治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组织结构图....26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疫苗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有效预防、积极应对我县疫苗安全事件,高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疫苗安全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意见》(中办发〔201870号)、《疫苗质量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国药监药管〔201940号)、《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国食药监办〔2011370号)、《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卫办疾控发〔201094号)、《广西壮族自治区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柳州市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柳政规〔202039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分级标准

疫苗安全事件,指发生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群体不良事件,经卫生健康部门组织专家调查诊断确认或者怀疑与疫苗质量有关,或者日常监督检查和风险监测中发现的疫苗安全信息,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疫苗安全事件。

疫苗安全事件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疫苗安全事件、重大疫苗安全事件、较大疫苗安全事件和一般疫苗安全事件,各级政府部门依次执行级响应、级响应、级响应和级响应(具体标准见附件1)。

1.4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生在我县的一般疫苗安全事件(级),或需要由我县配合处置的特别重大、重大疫苗安全事件、较大疫苗安全事件(级、级、级),或者超出县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疫苗安全事件的应对工作。指导全县的疫苗安全事件应对工作。   

1.5处置原则

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法规范、科学处置的原则。

2组织体系

2.1应急机制启动

疫苗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县卫生健康局组织对事件进行分析评估,核定事件级别。

达到级疫苗安全事件需市人民政府协调处置的,由县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启动响应的建议,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疫苗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应急指挥部)配合做好相关处置工作。

达到级事件标准的疫苗安全事件,由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相关预案组织协调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相关部门对事发地的应急处置工作给予指导、支持。

达到级、级事件标准的疫苗安全事件,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药监局)根据相关预案组织协调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相关部门对事发地的应急处置工作给予指导、支持。

2.2应急指挥部设置

成立疫苗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由分管副县长任总指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人任副总指挥。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疾控中心等单位组成。根据事件处置工作需要,可增加相关部门和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县应急指挥部成员由成员单位领导担任。

县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人及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担任办公室成员。

2.3应急指挥部职责

县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研究重大应急决策和部署,决定启动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发布事件处置的重要信息,审议批准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置工作报告,应急处置的其他工作。

2.4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承担县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贯彻落实县应急指挥部的各项部署,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疫苗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向县人民政府、县应急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工作情况。检查督促相关乡镇和部门建立完善疫苗安全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和组织预案演练。组织开展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管理宣传培训。

2.5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县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在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根据规定的工作职责,加强对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的督促、指导,积极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县委宣传部:负责协调、指导疫苗安全事件新闻发布工作。

县教育局:负责协助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处置发生在学校的疫苗安全事件,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事件发生地的社会稳定工作,查办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

县司法局:对由县人民政府转来的在疫苗安全事件调查处置中形成的文件进行法律审核。

县财政局:负责筹集安排疫苗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费并监督使用。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协调医疗救治物品和人员的紧急运输工作。

县卫生健康局:负责组织实施疫苗安全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负责组织协调疫苗安全事件相关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配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疫苗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评估,核定事件级别。对事件受害或疑似病例进行确认,对医疗机构中的疫苗安全事件采取控制措施。组织医疗机构按规定上报疫苗不良反应事件。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县卫生健康局等部门对事件进行分析评估,核定事件级别。负责协同开展疫苗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对各乡镇开展疫苗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指导。负责疫苗安全事件的应急值守、信息报告、综合协调等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疫苗安全事件的调查,对出现安全事件的相关疫苗采取紧急控制措施。根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人民政府授权,及时向社会发布疫苗安全事件信息。组织检查和督导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落实。

县疾控中心:协助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疫苗安全事故分析评估,核定事件级别。配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应急处置及对各乡镇开展疫苗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2.6应急指挥部工作组设置及职责

根据处置工作需要,县应急指挥部可下设若干工作组,在县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分别开展相关工作,并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工作开展情况。

2.6.1综合协调组

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负责组织协调各单位开展事件调查、产品控制、新闻宣传、涉外突发事务等应急处置工作,汇集、上报事件信息。承担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6.2医疗救治组

由县卫生健康局牵头,负责排查和确认事件受害或疑似病例,组织指导相关医疗机构开展患者救治工作。  

2.6.3事件调查组

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会同县公安局、县卫生健康局、县疾控中心等部门对引发疫苗安全事件的医疗行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质量进行全面调查,提出调查结论和处理意见;组织对相关疫苗进行监督抽样和应急检验。

2.6.4产品控制组

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会同县公安局、县卫生健康局、县疾控中心等部门对引发事件的疫苗采取停止使用、召回等紧急控制措施;查处事件所涉案件。

2.6.5新闻宣传组

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县委宣传部负责指导、协调,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事件处置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跟踪县内外舆情,受理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工作。经县应急指挥部授权,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处置工作信息。

2.6.6社会治安组

由县公安局牵头,指导事发地乡(镇)派出所加强治安管理,密切关注突发事件动态和社会动态,依法配合处置由疫苗安全事件引发的社会安全事件。

2.6.7专家组

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相关部门设立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咨询委员会,由药学、临床医学、药理毒理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生物医学工程、不良反应监测、公共卫生管理学、法律、心理学等方面专家组成。负责对确定事件级别以及采取相应的重要措施提出建议;对事件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参与事件现场核查、确认;对事件应急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咨询意见;对事件应急准备提出咨询建议;承担疫苗安全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疫苗安全事件发生后,根据工作需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县卫生健康局从专家库中遴选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咨询和指导,参与事件调查,向县应急指挥部提出处置工作意见和建议。

2.7专业技术机构与职责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当按照规定组织调查、诊断,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并将调查、诊断结论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对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的,可以根据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制定的鉴定办法申请鉴定。

药品检验机构:负责建立应急检验检测程序,组织对事件所涉疫苗进行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协助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做好药品封存和抽样等工作。

医疗机构:负责事件受害病人的现场抢救、运送、诊断、治疗等救治工作,配合完成应急处置的相关工作。做好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监测工作,按规定及时上报接种异常反应事件。

3监测、预警、报告与评估

3.1监测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做好日常监测工作。依法如实记录疫苗流通、预防接种等情况,并按照规定向全国疫苗电子追溯协同平台提供追溯信息。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各乡镇会同乡(镇)卫生院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工作质量。

3.2预警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及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疫苗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制度,对可以预警的疫苗安全事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进行预警。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县卫生健康局等疫苗安全事件应急部门,应充分发挥专家组和技术支撑机构作用,对疫苗安全事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可能危害公众健康的风险因素、风险级别、影响范围、紧急程度和可能存在的危害提出分析评估意见。对可以预警的疫苗安全事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进行预警,分别采取警示、通报、暂停使用等预防措施,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对可能发生疫苗安全事件或接收到有关信息,应通过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疫苗风险预警或指导信息,通知乡镇应急部门和可能发生事件单位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同时,针对可能发生事件的特点、危害程度和发展态势,指令应急处置队伍和有关单位进入待命状态,视情派出工作组进行现场督导,检查预防性处置措施执行情况。

3.2.1预警分级

对可以预警的疫苗安全事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分级预警,一般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对应相应等级的疫苗不良反应事件)。一级、二级预警由国家药监局确定发布,三级、四级预警分别由自治区、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确定发布,并采取相应措施。

3.2.2预警措施

发布四级预警后,根据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情况,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1)做好启动级应急响应的准备;

2)组织对事件情况的动态监测、分析评估,根据情况调整预警级别;

3)及时向社会发布所涉及警示,宣传避免、减少危害的科学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4)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并由市人民政府向自治区人民政府通报预警信息。

3.2.3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

根据评估结果,认为预警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趋势好转或可能性消除,应及时宣布降低或解除预警。

3.3事件的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县、乡(镇)人民政府及市场监督管理局(所)报告疫苗安全事件及其隐患,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疫苗安全事件应急处置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疫苗安全事件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指使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3.3.1报告责任主体

1发生疫苗安全事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

2发生疫苗安全事件辖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

3)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健康局;

4)事发地人民政府;

5)鼓励其他单位和个人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各级市场监督管理局(所)报告疫苗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

3.3.2报告程序和时限

按照由下至上逐级报告的原则,各责任主体应及时报告疫苗安全事件,紧急情况可同时越级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等责任报告单位及其责任报告人发现或获知疫苗安全事件,应当立即如实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赴现场调查、核实事件情况,研判事件发展趋势,并根据核实情况和评估结果,对评估为一般事件(级)以上的,向县人民政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或市卫生健康局以及市级人民政府报告。

    疫苗安全事件报至市级后,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立即如实向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特殊情况需要对事件进行进一步核实的,县级部门应当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在接到事件报告后2小时内报至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接到的报告被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评估为较大事件(级)以上的,应当立即如实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告。对确定为重大事件(级)或特别重大事件(级)的,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应同时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

    特殊情况下,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安全事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可直接向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直至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告。

3.3.3报告内容

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控制过程,疫苗安全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首次报告: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发生或获知突发事件后报送首次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性质,所涉疫苗的生产企业名称、产品规格、包装及批号等信息,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涉及的地域范围和人数、受害者基本信息、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及责任归属、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危害程度、下一步工作建议、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以及报告单位、联络员及通讯方式。

进程报告: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收集到的事件进展信息报告事件进展情况,主要内容包括: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成因调查情况和结果、产品控制情况、采取的系列控制措施、事件影响和势态评估等,并对前次报告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可多次报告。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疫苗安全事件应每日报告事件进展情况,重要情况须随时上报。

结案报告: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事件结束后,应报送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对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应对措施等进行全面分析,对事件应对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3.3.4报告方式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可通过电子信箱或传真等方式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送首次报告和进程报告,紧急情况下,可先通过电话口头报告,再补报文字报告。结案报告通过书面形式报告。报告内容涉密的,须通过机要渠道报送。

3.4事件的评估

3.4.1 事件评估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同县卫生健康局组织疫苗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

3.4.2 事件评估是为核定疫苗安全事件级别和确定应采取的措施而进行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

1)事件涉及的疫苗可能导致的健康损害及所涉及的范围, 是否已造成健康损害后果及严重程度;

2)事件的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3)事件发展蔓延趋势。

4应急响应和终止

疫苗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级、级、级、级四个等级。事件应急响应和终止的发布由相应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级别的政府部门依法规发布。

4.1事发地先期处置

疫苗安全事件发生后,在事件性质尚不明确的情况下,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的同时,迅速组织开展患者救治、舆情应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产品控制、事件原因调查、封存相关患者病历资料等工作;根据情况可在本行政区域内对相关药品采取暂停销售、使用等紧急控制措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报告后,对相关药品进行抽验,对药品生产企业不在本行政区域的,应立即报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汇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或协调相关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生产企业进行检查。

4.2应急响应措施

4.2.1 Ⅰ级、级应急响应

当事件达到级标准或级标准,县应急指挥部还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建立日报告制度。各工作组牵头部门每天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县应急指挥部,县应急指挥部汇总报告至县人民政府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后,由县人民政府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报至市人民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再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派出由县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带队的工作组赶赴现场,配合国家、自治区及市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患者救治,开展事件调查,维护社会稳定,做好善后处置等工作。

3)进一步加强对社会舆情的监测,加强舆论引导,并采取措施,防止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或极端事件的发生。

4.2.2 Ⅲ级应急响应

当事件达到级标准,县应急指挥部还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建立日报告制度。各工作组牵头部门每天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县应急指挥部,县应急指挥部汇总报告至县人民政府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后,由县人民政府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报至市人民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再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派出由县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带队的工作组赶赴现场,配合自治区、市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患者救治,开展事件调查,维护社会稳定,做好善后处置等工作。

3)进一步加强对社会舆情的监测,加强舆论引导,并采取措施,防止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或极端事件的发生。

4.2.3 Ⅳ级应急响应

当事件达到级标准,由县人民政府报告市人民政府后,由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级应急响应。启动级应急响应后,县应急指挥部配合市应急指挥部根据事发地、相关企业所在地的分布情况以及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范围和可控情况,作出如下处置:

1)配合召开县应急指挥部会议,配合成立各应急处置工作组和专家组,各工作组牵头部门和成员单位迅速开展工作,收集、分析、汇总相关情况,紧急部署处置工作。

2)及时配合将有关处置工作情况向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按照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示,全力开展各项处置工作。必要时,请求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给予支持。

3)根据事件情况,配合派出工作组、专家组到事发地指导处置;配合市应急指挥部负责人赶赴事发地现场指挥。

4)配合组织医疗救治专家赶赴事发地,组织、指导医疗救治工作。必要时,配合报请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派出区级医疗专家,赶赴事发地指导医疗救治工作。

5)对事发地和事件所涉生产企业均在我县的,及时按照要求进行处置,及时通报波及或可能波及的自治区内其他市、县(区)及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发地在我县、事件所涉生产企业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及时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汇报,由其按程序对事发地的设区市、县(区)人民政府提出应急处置要求,并通报相关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省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发地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事件所涉生产企业在我县的,及时对生产企业涉及的疫苗采取控制措施,同时及时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汇报,由其向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相关情况。

6)核实引发事件疫苗的品种及生产批号,指导相关部门、 医疗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依法采取封存、溯源、流向追踪、召回等紧急控制措施;组织对相关疫苗进行监督抽样和应急检验。

7)赶赴事发地或相关生产、经营企业,组织开展事件调查工作。根据调查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召开专家组会议,对事件性质、原因进行研判,作出研判结论。

8)及时向社会发布相关警示信息,设立并对外公布咨询电话;制订新闻报道方案,及时、客观、准确地发布事件信息;密切关注社会及网络舆情,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9)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做好亲属安抚、信访接访等工作, 及时处置因事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确保社会稳定。

应急指挥部应对级疫苗安全事件进行密切跟踪,对各工作组处置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必要时在全县范围内对事件涉及疫苗采取紧急控制措施。

4.3应急响应的级别调整和终止

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稳定或好转,没有新发类似病例,由县应急指挥部向市级应急指挥部报告后,由市级应急指挥部决定调整或终止应急响应。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报请市人民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高响应级别。

4.4信息发布

4.4.1 Ⅰ级、级事件信息由国家药监局统一审核发布;级事件信息由县应急指挥部报市应急指挥部,再由市应急指挥部报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审核发布,并上报国家药监局;级事件信息由县应急指挥部报县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市应急指挥部,再由市应急指挥部报市人民政府统一审核发布,并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4.4.2 疫苗安全事件信息发布应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科学公正的原则。事件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并根据事件发展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发布工作。信息发布包括授权发布、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新闻网站或政府网站报道等形式。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善后处置工作由县人民政府负责,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提供支持。

1)按照事件级别,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调查结果和认定结论,依法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采取处理措施。

涉嫌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并协助开展案件调查工作;确定是质量导致的,依法对有关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查处;确定是临床接种疫苗不合理或错误导致的,移交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有关医疗机构依法处理;确定为新的严重接种疫苗不良反应的,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后,再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由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报请国家药监局组织开展安全性再评价,根据再评价结果调整生产和使用政策。确定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2)妥善处理因疫苗安全事件造成的群众来信来访及其他事项。

    3)对造成疫苗安全事件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没有能力给予受害人赔偿的,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应协调解决。

5.2总结评估

事件处置工作结束后,县应急指挥部组织对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报送县人民政府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再由县人民政府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分别报送至市人民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情况、患者救治情况、所采取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

5.3责任与奖惩

对在处置疫苗安全事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在疫苗安全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者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相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应急保障

6.1队伍保障

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专家组、药品检验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的药品应急处置力量,是全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队伍素质,提高装备水平,并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6.2医疗保障

县卫生健康局负责组织医学救援队伍,指定应急救治机构,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

6.3交通运输保障

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县交通运输局等有关部门要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疫苗安全事件时的应急交通工具。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相关部门要对事发地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确保应急运输畅通。

6.4资金保障

各部门应将疫苗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相关经费列入年度部门预算予以安排。

6.5信息保障

各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投诉举报等信息网络体系,完善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报告系统,加强基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快速传递和反馈,提高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

6.6预案演练

各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应急预案,统一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习演练。

6.7宣传教育

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疫苗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对待接种疫苗不良反应,提高全民接种疫苗不良反应报告意识。引导媒体正确宣传接种疫苗不良反应事件,避免社会恐慌。

7附则

7.1预案管理与更新

与疫苗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有关的法律法规被修订,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应急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或新问题时,要结合实际及时修订与完善本预案。

有关部门应根据本预案,制定疫苗安全事件应急行动方案和保障计划。

7.2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7.3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1.疫苗安全事件分级标准和响应级别

          2.三江侗族自治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处置流程图

3.三江侗族自治县疫苗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组织结构图


附件1

疫苗安全事件分级标准和响应级别

事件类别

本级标准

响应级别

特别重大疫苗安全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1.同一批号疫苗短期内引起5例以上患者死亡,疑似与疫苗安全相关的事件。

2.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区域内,批号相对集中的同一疫苗引起临床表现相似的,且罕见或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的人数超过20人;或者引起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可能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残、对器官功能造成永久性损伤或危及生命)超过5人,疑似与疫苗安全相关的事件。

3.其他危害特别严重且引发社会影响的疫苗安全事件。

I级响应

重大疫苗安全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1.同一批号疫苗短期内引起2例以上、5例以下患者死亡,疑似与疫苗安全相关的事件。

2.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区域内,批号相对集中的同一疫苗引起临床表现相似的,且罕见或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的人数超过10人、不多于20人;或者引起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可能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残、对器官功能造成永久性损伤或危及生命)超过3人、不多于5人,疑似与疫苗安全相关的事件。

3.确认出现疫苗安全问题,涉及2个以上省份的。

4.其他危害严重且引发社会影响的疫苗安全事件。

级响应

较大疫苗安全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1.同一批号疫苗引起1例患者死亡,疑似与疫苗安全相关的事件。

2.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区域内,批号相对集中的同一疫苗引起临床表现相似的,且罕见或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的人数超过5人,不多于10人;或者引起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可能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残、对器官功能造成水久性损伤或危及生命)超过2人,疑似与疫苗安全相关的事件。

3.确认出现疫苗安全问题,涉及1个省份的。

4.其他危害较大且引发社会影响局限于某一省份的疫苗安全事件。

级响应

一般疫苗安全事件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1.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和区域内,批号相对集中的同一疫苗引起临床表现相似的,且罕见或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的人数超过3人,不多于5人;或者引起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可能对人体造成永久性伤残、对器官功能造成永久性损伤或危及生命)超过1人,疑似与疫苗安全相关的事件。

2.其他一般疫苗安全事件。

级响应


附件2







版权所有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政府
地址/AD: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江峰街7号
政府热线:0772-8612234 维护电话:0772-8611297
网站标识码:450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