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大小:[小
 - 中
 - 大]
 
初冬的暖阳,懒洋洋地洒在大顺村的鼓楼坪上。与往日不同的是,今天这里格外热闹,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不是在闲聊家常,而是在聚精会神地听着什么。原来,是大顺村驻村工作组的队员们,正利用村民茶余饭后的闲暇时间,把2025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政策宣讲台,“搬”到了村民聚集的心脏地带。
“往年我们挨家挨户跑,腿没少跑,但效果总觉得差了点。很多村民白天要下地干活或外出务工,家里经常没人。即便碰上了,也是匆匆几句,讲不透彻。”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刘建指出了以往的难处。

为了破解宣传“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工作组转变思路,决定“精准出击,服务上门”。他们瞄准了村里人气最旺的两个地方——村中心的小卖部和具有民族特色的鼓楼。这里是村里的“信息集散地”和“社交中心”,村民们买货、下棋、聊天、烤火,自然而然地聚集于此。

在小卖部门口,工作组成员小张支起了一张简易桌,“李婶,来来来,正说您呢!您去年不是按最低档200元交的吗?我给您算笔账看看……”李翰昌指导员热情地招呼着前来买酱油的李婶。他拿出宣传折页和养老金测算表,一边比划一边说:“您看,如果您今年选择交500元档,政府额外补贴70元,个人账户里一下就多了570元。连续交上15年,等到60岁,每个月领的钱可比现在多出一大截呢!”

没有晦涩难懂的官话,只有实实在在的“经济账”。围观的村民们听着,纷纷议论起来:“这么算下来,还是交高点划算啊!”“是啊,就当给自己存笔养老钱,心里踏实。”
一场场在鼓楼下、小卖部旁的“非正式”宣讲,就像冬日的暖阳,温暖而有效。它打破了传统宣传的隔阂感,让养老保险政策从冰冷的文件,变成了村民们看得见、算得清、信得过的实在保障。

大顺村驻村工作组的队员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诚传递政策。他们相信,通过这样“接地气、心贴心”的宣传,一定能大大提高村民的参保积极性和缴费水平,让“老有所养”的国家承诺,在大顺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守护每一位村民的幸福晚年。2025年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收工作,就在这融洽的交谈中,悄然拉开了序幕,也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